在東歐的一個山區鄉村,名叫翠穀村,這裡山巒起伏,地勢落差大,山穀間的土地雖然肥沃,但時常遭受山體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威脅,而且交通極為不便,農業生產出來的作物很難順利運出去銷售,這使得村子的發展一直受到很大的限製。
聯盟的山地綜合農業開發團隊帶著一套集防災、耕種以及農產品運輸改良功能於一體的農業機械來到了這裡,抱著改變翠穀村現狀,讓這片美麗卻又多災多難的土地煥發出新活力的堅定信念,開啟了這場充滿挑戰的幫扶之旅。
團隊的張技術員剛把機械在村子的穀場邊安置好,村長彼得洛夫就走過來,看著那些造型各異,看起來功能繁多的機械,眉頭緊皺,憂心忡忡地問道:“張技術員啊,咱這地方山多坡陡,災害又多,你們這些機器真能讓咱這村子的農業好起來嗎?這地裡種出的東西,運出去都是個大難題呀。”
張技術員指著那套山地綜合農業機械,耐心地介紹道:“村長,您看這台山地梯田修築機,它能夠根據山勢的坡度和地形特點,自動調整作業角度,快速地修築出堅固又規整的梯田,這樣一來,既可以減少山體滑坡的風險,又能增加可耕種的土地麵積呢。再看那邊的那台山地軌道運輸機,它可以沿著我們預先鋪設好的軌道,在山間靈活穿梭,輕鬆地把地裡收獲的農作物運送到村子裡的集中收集點,解決運輸難的問題呀。”
村裡的老獵戶伊萬,一輩子都在這山裡摸爬滾打,深知這裡的危險和不便,他走上前,摸了摸梯田修築機的履帶,懷疑地說:“小夥子,說得倒是好聽,可咱這山動不動就滑坡,你這梯田修起來,萬一哪天又被衝垮了,那不白費力氣了嘛。還有那軌道運輸機,這山裡石頭多,軌道要是被砸壞了,或者機器在半道上出故障了,那可咋辦呀?”
張技術員趕忙解釋道:“伊萬大叔,您的擔心很正常呀。這梯田修築機在修築梯田的時候,會同時在梯田的邊緣和山體結合處打下堅固的護坡樁,並且鋪設防衝刷的植被網,大大增強了梯田的穩定性,能有效抵禦山體滑坡和泥石流的衝擊。而對於山地軌道運輸機呢,我們采用的是高強度的合金鋼軌道,非常堅固耐用,而且每隔一段距離就設有檢測點和應急修複裝置,一旦軌道出現損壞或者機器有故障,會第一時間發出警報,我們的維修人員就能及時趕到進行搶修,不會耽誤運輸的。咱現在就可以去那塊準備開發的山坡地實際操作一下,您一看就明白了。”
隨後,眾人帶著機械來到了那塊山坡地。
張技術員指揮著助手們啟動山地梯田修築機,隻見機器緩緩駛向山坡,那巨大的挖鬥開始挖掘土方,按照設定好的程序,一層一層的梯田逐漸成形,護坡樁也被穩穩地打入地下,植被網也隨之鋪設開來。
接著,山地軌道運輸機也沿著預設的路線開始鋪設軌道,它的安裝裝置靈活地將一節節軌道拚接在一起,在山間蜿蜒延伸。
年輕的村民尼古拉興奮地喊道:“哇哦,這可太厲害了呀!以前看著這山坡地,想種又不敢種,東西也運不出去,現在有了這些機器,好像這些難題都能解決了呢。”
然而,在梯田修築完成,開始耕種一段時間後,新的問題又出現了。
一場暴雨過後,雖然梯田沒有出現大麵積的垮塌,但部分梯田的邊緣還是出現了一些小的裂縫,而且雨水的衝刷使得土壤肥力有所流失,影響了農作物的生長。
張技術員得知後,立刻帶著技術員們趕到現場查看。
他一邊仔細查看梯田的受損情況,一邊對圍過來的村民們說:“這次梯田出現裂縫確實是我們之前考慮不夠周全呀,可能是那場暴雨的降雨量和雨勢超出了我們預估的情況,不過大家彆擔心,我們回去會重新調整梯田的加固方案,增加一些排水設施,讓雨水能更順暢地排走,減少對梯田的衝刷。同時,我們也會研究如何快速補充土壤肥力的方法,保證農作物能正常生長。”
伊萬大叔在一旁無奈地歎了口氣說:“唉,這山裡種地就是麻煩啊,各種狀況不斷,本以為有了這些機器能省心不少,結果還是一堆事兒。”
張技術員抬起頭,目光堅定地說:“大叔,困難肯定是有的,但咱不能被困難打倒呀。這山地農業本來就是個複雜的事兒,每遇到一個問題,咱們解決一個問題,以後就能越來越順利了。我們會儘快改進這些問題,讓咱們的梯田更牢固,讓農作物長得更好。”
從那以後,張技術員帶著技術員們和村民們一起,投入到緊張的改進工作中。
他們在梯田的合適位置開鑿了排水溝槽,又運來一些石塊加固梯田的邊緣,防止裂縫進一步擴大。
同時,技術員們根據土壤檢測的結果,調配了專門的有機肥料,撒播在田裡,補充流失的肥力。
經過一番努力,梯田的狀況得到了明顯改善,農作物的生長也逐漸恢複了正常。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