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修好了,翠穀村的農產品運輸更加順暢,生意越發紅火,手工藝品的訂單也越來越多,整個村子都沉浸在一片忙碌又喜悅的氛圍中。
但村長彼得洛夫和張技術員又開始琢磨起新的發展方向,他們想著要讓村子不僅富起來,還要美起來,讓村民們的精神生活也更加豐富多彩。
這天,村裡來了一位下鄉寫生的畫家,他被翠穀村的美景深深吸引,支起畫板就在村頭畫了起來。
不少村民好奇地圍過去觀看,畫家一邊畫一邊讚歎著:“你們這村子真美啊,這山水、這田園,處處都是好景致,要是能開發一下,搞成個寫生基地,肯定能吸引不少城裡的畫家、學生來呢。”
這話被路過的一位村民聽到了,趕忙跑去告訴了村長彼得洛夫和張技術員。
兩人一聽,覺得這是個好點子,便趕忙去找那位畫家了解情況。
“畫家同誌,您剛說的搞寫生基地,具體咋弄啊?我們這農村人,不太懂這些呀。”
村長彼得洛夫誠懇地問道。
畫家放下畫筆,笑著說:“村長,你們村自然風光好,有山有水有田園,這就是最大的優勢。可以先收拾出幾處合適的地方,搭建一些簡易的寫生亭,提供些畫畫的桌椅啥的,再安排幾戶村民家作為接待點,給來寫生的人提供食宿,慢慢把名聲傳出去就行。”
“聽起來是挺好,可咱這接待的條件啥的,能符合人家城裡人的要求不?”
張技術員有些疑慮地說。
“這剛開始肯定不能要求太高,但隻要乾淨整潔、飯菜可口就行。而且你們可以讓村民們把自家的院子收拾得有特色些,種點花花草草的,看著也舒心呀。”
畫家耐心地解釋道。
村長彼得洛夫和張技術員一合計,覺得這事值得一試,便召集村民們開了個會,把這個想法跟大夥一說,沒想到村民們都挺支持。
“村長,我家院子大,能接待不少人呢,我願意把院子收拾出來。”
一位大叔主動說道。
“我家那口子做飯好吃,咱可以給大夥做地道的農家菜。”
一位大媽也笑著說道。
說乾就乾,村民們紛紛行動起來,打掃院子、種花種草,把家裡布置得溫馨又有特色。
村裡還組織了幾個手巧的年輕人,在風景秀麗的河邊、山坡上搭建起了一個個古色古香的寫生亭,擺上了桌椅。
沒過多久,村裡就迎來了第一批來寫生的客人,是縣城裡一所學校的美術老師帶著學生們。
“哇,這地方真美啊,太適合畫畫了。”
學生們一下車就興奮地叫了起來。
美術老師找到村長彼得洛夫,說道:“村長,你們這地方真不錯,我們以後可得常來呀。就是不知道這收費咋樣,還有吃飯住宿這些安排得過來不?”
村長彼得洛夫笑著說:“老師,您放心,收費都是按成本來的,保證合理。住宿吃飯我們都安排好了,保證讓孩子們吃得好、住得舒服。”
在村民們的熱情招待下,這批寫生的師生在翠穀村度過了愉快的時光,回去後還把翠穀村的好推薦給了身邊的人。
慢慢地,來村裡寫生的人越來越多,村子的名氣也越來越大。
隨著寫生基地的發展,村裡又想著能不能借著這股文化風,辦個民俗文化節,把村裡的傳統民俗、手工藝品、特色美食都展示出來,吸引更多的遊客。
“張技術員,你覺得咱辦這個民俗文化節咋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