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洛夫村長和張技術員來到鄉裡,找到了鄉長,把翠穀村水果加工廠麵臨的運輸難題以及修路的打算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
鄉長聽後,眉頭微微皺起,思索了片刻說道:“你們翠穀村發展得確實不錯,這修路也是為了更好地帶動經濟嘛。不過鄉裡的資金也有限啊,能撥給你們的不多,大部分還得靠你們自己想辦法籌集。”
彼得洛夫村長趕忙說道:“鄉長,我們明白,我們村自己肯定也會儘力湊錢的,就是想著鄉裡能幫襯幫襯,哪怕給點物資支持也好呀。”
張技術員也附和道:“是啊,鄉長,這路修好了,不僅對我們翠穀村有好處,對周邊村子的農產品運輸啥的也能方便不少呢,是個造福大家的事兒啊。”
鄉長點點頭,說道:“行,你們的情況我記下了,我會儘量給你們爭取一些支持,你們回去也抓緊組織村民們籌備起來吧。”
得到了鄉長的答複,彼得洛夫村長和張技術員回到村裡,立刻召集村民們開大會,把修路的事兒跟大家說了。
一位老村民憂心忡忡地說:“村長啊,修路是好事,可咱這剛在加工廠投了不少錢,現在又要湊錢修路,咱哪有那麼多錢啊?”
另一位年輕些的村民也說:“就是啊,而且這修路可不是個簡單活兒,得費多少人力物力啊,咱這日常的活兒還乾不乾了?”
彼得洛夫村長看著大家,語重心長地說:“鄉親們,我知道大家都有難處,可這路不修,咱加工廠的產品運不出去,之前的努力不就白費了嗎?咱咬咬牙,熬過這陣兒就好了。大家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咱一起把這路修起來呀。”
張技術員也站起來說:“是啊,鄉親們,這路修好了,以後咱村的發展就更有盼頭了,外麵的人進來也方便,來旅遊的、做生意的都會越來越多,到時候大家的收入肯定能翻番呢。”
在兩人的勸說下,村民們漸漸想通了,紛紛表示願意支持修路。
第二天,村裡就熱鬨起來了,大家有錢的把家裡積攢的錢拿了出來,交到村委會。
一位老大娘拿著個布包,裡麵裹著零零散散的錢,對彼得洛夫村長說:“村長啊,這是我平時省下來的,不多,就給修路添點心意吧,咱村可得越來越好啊。”
有力氣的年輕人則組成了修路隊,扛著工具就上了工地。
大柱一邊揮舞著鋤頭,一邊喊著號子:“嘿喲,嘿喲,大家加把勁啊,早點把路修好,咱村的日子就更紅火咯!”
可修路的過程也並非一帆風順,剛開工沒幾天,就遇到了隔壁村的阻攔。
原來,修路的規劃路線經過了兩村交界處的一塊地,隔壁村覺得這地是他們的,不同意占用。
彼得洛夫村長得知後,趕忙帶著幾個村民代表去隔壁村協商。
隔壁村村長一見到他們,就沒好氣地說:“你們翠穀村修路咋修到我們村的地上來了,這可不行啊,沒經過我們同意呢。”
彼得洛夫村長陪著笑臉說:“老哥啊,你看這路修好了,對咱們兩個村子都有好處呀,咱這也是為了大家能更好地發展嘛。那塊地我們也不是白占,咱們可以商量商量,看看能不能給你們一些補償或者置換啥的呀。”
隔壁村的村民們卻在一旁七嘴八舌地說:“補償有啥用,那是我們的地,不能隨便動。”
一時間,協商陷入了僵局。
回到村裡後,彼得洛夫村長愁得飯都吃不下。
張技術員安慰道:“村長,彆太著急,辦法總比困難多。咱們再找幾個村裡有威望的長輩一起去說說,好好跟他們講講道理,畢竟都是相鄰的村子,抬頭不見低頭見的,應該能說通的。”
於是,他們又請了幾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再次來到隔壁村。
這次,老人們苦口婆心地跟隔壁村的人講起了兩個村子多年的情誼,以及這條路對大家未來發展的重要性。
一位翠穀村的老人拉著隔壁村一位老者的手說:“老哥啊,咱們都是這一片兒的,這麼多年互相幫襯著過來了,現在咱翠穀村發展起來了,也想著拉大家一把呀。這路修通了,你們村的農產品往外運不也方便了嘛,孩子們出去上學啥的也少遭罪啊。”
隔壁村的村民們聽了,漸漸沉默了,開始思考起來。
隔壁村村長也覺得有道理,態度緩和了下來,說道:“你們說得也在理,不過這地的事兒,咱們還得好好商量商量,得讓村民們都認可才行。”
經過一番艱難的協商,最終兩村達成了一致,翠穀村拿出一部分村裡閒置的土地置換了那塊修路需要的地,並且承諾以後在發展上也會多多幫助隔壁村。
解決了這個大難題,修路工程又順利地開展起來了。
村民們乾勁更足了,日夜奮戰在工地上。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一條寬闊平坦的路終於修好了。
通車那天,翠穀村鞭炮齊鳴,村民們都站在路邊,看著一輛輛裝滿水果製品的貨車順利地駛出去,臉上洋溢著自豪和喜悅的笑容。
彼得洛夫村長站在路邊,感慨地對張技術員說:“這路可真是來之不易啊,多虧了大家的團結一心,咱們翠穀村以後的路肯定也會越走越寬的。”
張技術員也笑著說:“是啊,村長,隻要咱們繼續齊心協力,啥困難都能克服,咱村肯定能發展得越來越好,讓大家都過上好日子呢。”
喜歡四合院:我罩著傻柱,誰敢反對?請大家收藏:四合院:我罩著傻柱,誰敢反對?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