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藝品製作大賽的成功舉辦,讓翠穀村和周邊村子的關係更加緊密,手工藝品產業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然而,王大山並沒有滿足於此,他又把目光投向了村裡的文化建設。
在六十年代,文化生活對於人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精神寄托。
王大山覺得,翠穀村不僅要在物質生活上富裕起來,還要在文化生活上豐富起來。
這天,王大山把村裡的文藝骨乾們召集到了一起,說:“鄉親們,咱們村現在日子好了,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得跟上。我想在村裡建一個文化室,平時可以讓大家看看書、唱唱歌、跳跳舞,還能給孩子們辦一些文化講座。”
文藝骨乾們聽了都很興奮,李嬸子笑著說:“大山啊,你這個想法太好了,我們平時排練節目都沒個像樣的地方,有了文化室就方便多了。”
王大山點點頭:“嗯,我也是這麼想的。咱們還可以把文化室辦成一個文化交流的場所,邀請外麵的文化人來給咱們講講外麵的世界。”
說乾就乾,王大山帶領著村民們開始清理村裡的一間舊房子,準備把它改造成文化室。
大家齊心協力,搬桌子、挪椅子、打掃衛生,忙得不亦樂乎。
在改造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難。
比如資金不足,購買圖書和文化用品的錢不夠。
王大山又開始四處奔波,向政府申請文化建設資金,還發動村民們捐款捐物。
村民們都很支持,你捐一本書,我捐一幅畫,很快就湊齊了不少物資。
王大山還聯係了一些城裡的單位和學校,他們也紛紛伸出援手,捐贈了一批圖書和文化用品。
經過一個月的努力,文化室終於建成了。
王大山請來了村裡的老書法家,為文化室題寫了牌匾。
看著嶄新的文化室,村民們都開心地笑了。
文化室建成後,王大山又組織了一係列的文化活動。
他邀請了城裡的作家來給村民們舉辦文學講座,讓大家了解文學創作的魅力;還請來了戲曲演員,給大家表演精彩的戲曲節目。
在一次文化講座上,王大山對村民們說:“鄉親們,文化是咱們的根,是咱們的精神支柱。咱們不能隻知道乾活賺錢,還要懂得欣賞美、創造美。希望大家能多來文化室,多學習,多交流,讓咱們的村子充滿文化氣息。”
村民們聽了都深受鼓舞,紛紛表示會積極參加文化活動。
文化室裡每天都熱鬨非凡,有看書的、有下棋的、有排練節目的,充滿了歡聲笑語。
隨著文化室的活動越來越豐富,翠穀村的文化氛圍也越來越濃厚。
孩子們在文化室裡學到了很多知識,開闊了眼界;年輕人在文化室裡交流思想,激發了創新的靈感;老人們在文化室裡回憶過去,感受著時代的變遷。
然而,就在翠穀村各項事業都蓬勃發展的時候,一場新的挑戰又來臨了。
由於國際形勢的變化,國內的經濟政策也進行了一些調整。
翠穀村的手工藝品出口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一些訂單被取消,村裡的手工藝品產業麵臨著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