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老師無奈地說。
“這事兒我記下了,我會想辦法解決。咱們不能讓孩子們輸在起跑線上,一定要給他們提供最好的學習條件。”
王大山堅定地說。
離開學校後,王大山陷入了沉思。
他知道,要想讓村子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教育是關鍵。
於是,他決定回村委會,召開一次村民大會,動員大家一起為學校的建設出一份力。
傍晚,村委會的小廣場上擠滿了村民,大家聽說王大山要召開村民大會,都早早地趕來。
“各位鄉親們,今天把大家召集過來,是想和大家商量一下學校的事兒。”
王大山站在台上,聲音洪亮,“咱們村的孩子們是未來的希望,現在學校的條件不太好,我們得想辦法改善。”
“王支書,您說怎麼辦,我們都聽您的!”
一位村民大聲說道。
“對,為了孩子們,我們肯定全力支持!”
其他村民紛紛附和。
“我打算組織大家捐款,咱們一起湊錢給學校買新教材、新教具,再修繕一下校舍。大家覺得怎麼樣?”
王大山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好啊,我捐五十塊!”
“我捐一百!”
村民們紛紛慷慨解囊,不一會兒,捐款數額就達到了幾千元。
看著村民們的熱情,王大山心中充滿了感動。
“謝謝大家,有了大家的支持,孩子們一定能有更好的學習環境。”
王大山激動地說。
然而,就在王大山為學校的建設忙碌時,一個新的問題出現了。
由於遊客數量的增加,村裡的基礎設施逐漸跟不上需求,特彆是停車場和公共廁所,經常出現擁擠的情況。
“王支書,這停車場太小了,周末遊客多的時候根本停不下車,好多遊客都抱怨。”
負責停車場管理的老張焦急地找到王大山。
“還有公共廁所,也不夠用,味道還大,這可影響咱們村的形象啊。”
另一位村民也在一旁說道。
王大山皺起了眉頭,他知道這些問題必須儘快解決,否則會影響鄉村旅遊的發展。
於是,他決定再次召開村乾部會議,商討解決方案。
“同誌們,現在村裡的基礎設施出現了問題,這是我們必須要重視的。大家有什麼好的建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