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灑在翠穀村的土地上,給整個村子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
王大山站在村子中央,望著眼前充滿生機的景象,心中滿是感慨。
自從在縣裡的農村創業大賽中榮獲一等獎後,翠穀村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關注,村裡的編織廠訂單不斷,農業生產也在穩步發展。
“王支書,你可算在這兒呢!”
趙大叔急匆匆地走過來,臉上帶著幾分焦急。
王大山轉過身,笑著問:“趙大叔,咋這麼著急?出啥事了?”
趙大叔喘了口氣說:“剛才有幾個外村的人來打聽咱們編織廠的事兒,說是也想學著辦,還問咱們這訂單是不是多得做不完,要是忙不過來,他們幫著做。”
王大山皺了皺眉頭,思索片刻後說:“這事兒可不能馬虎,咱得好好想想。走,趙大叔,咱們先去編織廠看看。”
兩人來到編織廠,裡麵一片忙碌的景象。
工人們熟練地操作著工具,編織出一個個精美的竹籃、竹筐。
王大山看著這一切,心中明白,編織廠能有今天的成績,離不開大家的努力。
“王支書,您來了!”
小李從車間裡走出來,手裡還拿著一個半成品竹籃。
王大山點點頭,問:“小李,最近生產還順利吧?”
小李笑著說:“挺順利的,就是訂單太多,大家都加班加點地乾呢。對了,我聽說外村有人想幫咱們做活兒,這事兒靠譜不?”
王大山拍了拍小李的肩膀說:“這事兒還得再琢磨琢磨。咱這編織廠的質量和口碑可是一點一點做起來的,外村人要是不熟悉咱們的工藝和要求,做出來的東西質量沒保障,那可就砸了咱們的招牌。”
這時,編織廠的會計也走了過來,說:“王支書,從財務角度看,要是能把一部分訂單外包出去,咱們能擴大生產規模,賺更多的錢。但就像您說的,質量把控是個大問題。”
王大山沉思了一會兒,說:“這樣,咱們先把外村來打聽的人都召集起來,開個會,了解一下他們的情況,再看看能不能製定一套培訓和監管方案,要是能保證質量,合作也不是不行。”
眾人都覺得這個辦法可行。
於是,王大山讓人通知外村那些有意合作的人,第二天在村裡的會議室開會。
第二天一大早,會議室裡就坐滿了人。
王大山站在台上,看著下麵一張張陌生又充滿期待的麵孔,清了清嗓子說:“各位鄉親們,歡迎大家來咱們翠穀村。大家都知道,咱們村的編織廠現在發展得還不錯,大家也都有合作的想法。但我醜話說在前頭,咱們合作的前提是保證產品質量。”
一個外村的年輕人站起來說:“王支書,我們就是看中你們村的編織廠做得好,才想跟著學。質量方麵您放心,我們肯定好好乾。”
王大山笑著說:“光有決心可不行,編織這活兒,講究的是手藝和耐心。我們會安排技術人員給大家培訓,從選竹子、破竹、編織到最後的修整,每一個環節都得嚴格按照我們的標準來。”
另一個人問道:“王支書,那培訓得多久啊?我們也想早點開始乾活兒賺錢。”
王大山耐心地解釋:“培訓時間得根據大家的學習情況來定,快的話一兩周,慢的話可能要個把月。大家彆著急,隻有把基礎打牢了,以後乾活兒才又快又好。”
經過一番討論,大家初步達成了合作意向。
王大山安排村裡編織廠的技術骨乾,準備對外村人員進行培訓。
與此同時,村裡的農業生產也遇到了新的問題。
隨著春耕的到來,種子和化肥的需求量大增,可市場上的供應卻有些緊張,價格也比往年高了不少。
“王支書,這可咋辦啊?要是買不到足夠的種子和化肥,今年的春耕可就耽誤了。”
負責農業生產的老李一臉愁容地找到王大山。
王大山安慰道:“老李,你先彆急。我這就去縣裡找找相關部門,看看能不能想想辦法。”
王大山馬不停蹄地趕到縣裡,找到農業部門的領導。
“張局長,您好啊!我是翠穀村的王大山。”
王大山禮貌地打招呼。
張局長笑著說:“王支書,你好啊!找我有什麼事兒?”
王大山把村裡種子和化肥供應緊張的情況詳細地說了一遍。
張局長聽後,皺起了眉頭:“今年市場上的農資供應確實有些緊張,不過你們村是縣裡的農業示範村,我們一定會想辦法幫忙解決。這樣,我先聯係幾家農資供應商,看看能不能給你們優先供應。”
王大山連忙道謝:“太感謝您了,張局長。要是能解決這個問題,可幫了我們大忙了。”
從縣裡回來後,王大山心裡還是不踏實。
他一邊等待著張局長的消息,一邊組織村民們清理農田,做好春耕前的準備工作。
“鄉親們,不管種子和化肥什麼時候能到,咱們這準備工作可不能落下。把地裡的雜草清理乾淨,把農具都檢查好,隨時準備春耕。”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