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會議規格確實不低。
國內三十多家國營電影製片廠的一二把手全都到場。四五六代導演裡的頭麵人物也一個不少。
就連正在拍攝《十麵埋伏》和剛剛開機《無極》的陳凱戈也親臨現場。
跟這些人比,林凡不管是資曆還是獎項,都差了不少。他也有點慶幸,自己最後還是來了。
要不然連張毅謀和陳凱戈都來,他卻不到場的話,那就有點太紮眼了,要是因為這事兒在某個領導那兒掛上號,就更是得不償失了。
會議開始,領導講話。
就像林凡想的一樣,堅持在某某領導下,貫徹某某方針,拍出符合某某價值觀的電影。
他就很想吐槽,那樣的電影每年都有十幾二十部,但又有誰看?靠著這種電影,要是能跟好萊塢電影抗衡,那華夏電影也不會有一個長達10年的冰河時期了。
終於,將近2個小時枯燥的宣講後,這群壓根不拍電影的領導們,才舍得把話筒交給真正拍電影的導演們。
“各位,現在形勢嚴峻。這次是《指環王》下次沒準就是《加勒比海盜》或者《哈利波特》。在wto,不管是引進片的數量還是分成,我們已經遭到了數次投訴。
可以預見,將來進入內地市場的海外電影會更多,如何抗衡這些國外大片,守住咱們本土市場的基礎上,開拓海外市場就是我們這一代電影人要麵臨的問題。
各位都是國內出過成績的優秀導演,有什麼建議和意見,現在都可以提。”
領導說完,卻沒有一個吭聲的。
見狀一旁的副手隻能打圓場,笑道:“都彆不吭聲啊。歡迎大家踴躍發言,為華夏電影的發展建言獻策。
我看這樣好了,就從老一輩電影人開始。毅謀,你先來,你現在可是國產票房第一人,你要是不說話,彆人也不敢說啊。”
都是社會人,領導親自出麵活躍氣氛,沒人敢不給麵子,現場陪著響起一陣哈哈哈的笑聲。
在這笑聲和掌聲裡,張毅謀接過話筒,站起了身。
讓他第一個發言,大家也就陳凱戈麵色略顯僵硬。領導剛剛這話,算是把國內導演第一人的帽子給了張毅謀,而這原本應該是他的。
陳凱戈暗暗咬牙,他相信等《無極》上映了,第一人的頭銜還會是他的。
“感謝領導的信任,也謝謝在座同仁的謙讓,讓我這木匠,最先發言。”
張毅謀清了清嗓子,開口道:“我覺得,能讓觀眾走進影院的隻有高票房的商業電影。同樣的票房高了,院線和製片方才能賺錢。
前者才會繼續擴大院線規模,後者也能有信心產出更好的電影,吸引更多資本進入這個市場。隻要形成了良性循環,國內市場肯定會越做越大。
但現在,中影上影等電影廠,對商業電影的支持太少了。一部好的電影是需要海量的資金的,就像《英雄》還有凱戈的《無極》光投資就是幾千萬美元。
沒錢,怎麼拍出能跟好萊塢抗衡的電影。”
張毅謀話裡話外就是希望國企能夠為國產商業電影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雖然像是華藝等民營資本已經開始用各種迂回的手段涉足影視投資。
但按照國情和當下的政策,那30多家國企才是影視投資的主力。
林凡能聽出,張毅謀已經儘量在用委婉的語氣表達,但效果卻不怎麼好。現場大部分都還是拍文藝片的導演。
張毅謀這建議,幾乎就是在搶大家飯碗了。
而那30多家國企領導聽了張毅謀的發言也是神色為難,甚至暗暗搖頭。
每年能調動的資金就那麼多,怎麼可能滿足所有導演的拍片需求,而且投資的時候,還要考慮一些人情因素。
而且對國企來說,利潤才是考量政績的標準,張毅謀那套虧錢也要培養商業片導演的理論,在國內根本行不通。
電業局的領導也看到了場麵上的尷尬,也隻能用點名的方式,轉移話題。
“凱戈,你也來說兩句。”
“嗬嗬,那我就來講幾句。”
陳凱戈拉了拉身上的西裝,笑著起身。
“毅謀說的很對,確實要加大商業片的投資。但文藝片市場,咱們也不能放過嘛。將版權賣到國外,賺外彙,也是咱們電影人為經濟建設做的一點貢獻嘛。
而且,誰說商業片和文藝片就該是涇渭分明的?隻要故事內容允許,導演的拍攝手法得當,一部電影,它既可以是文藝片,也可以是商業片嘛,就比如我正在創作的《無極》。”
陳凱戈不愧是藝術世家出身,又自小在京城胡同口裡長大,確實要比張毅謀圓滑的多。
幾句話誰都不得罪,還宣傳了一波自己的《無極》。
之後是馮小鋼,這位高中畢業,外號又是小鋼炮,開起炮來比張毅謀可狠多了。
“拍電影,圖啥,無非就是獎項或票房。國家鼓勵商業片,那就應該在獎項上向商業片傾斜。你看看我拍的電影。
《甲方乙方》《大腕》哪一部不是票房冠軍,但國內的獎項榮譽呢?一個沒有,這還有誰願意拍商業片。”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