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男生,似乎隻能和男生待在一起,高中的女生,似乎同樣隻能和女生待在一起
一個男生如果跟一群女生待在一起,不論是“難得的一次”,還是“天天都這樣”,他都會被身邊的男生所“鄙視”。
他們要麼會覺得這個男生是一個“娘娘腔”,要麼會覺得這個男生是一個“老色批”。
一個女生如果跟一群男生待在一起,不論是“僅有的一次”,還是“一直都這樣”,她都會被身邊的女生所“厭惡”。
她們要麼會覺得這個女生是一個“綠茶婊”,要麼會覺得這個女生是一個“狐狸精”。
高中,沒有所謂的“喜歡”,隻有所謂的“戀愛”。男女之間不存在所謂的友誼,亦不存在所謂的喜歡
隻要男生和女生待在一起,他們就一定是“一對”,他們就一定在“談戀愛”。
對於情侶和所謂的“情侶”,同學們的起哄和調侃,是在所難免的。
接下來需要麵對的,就是個彆同學的“因愛生恨”,給兩人悄悄使絆子,背後對兩人說三道四,亦或是,偷偷打小報告,將兩人的情侶關係或“情侶關係”告知老師。
“老師們”對此極為重視——“你們不可以談戀愛,這會影響你們的學習,你們的高考怎麼辦?你們還上不上大學了?你們就不為你們的未來考慮一下嗎?”
不論老師的說辭多麼委婉,亦或是多麼犀利他們的重點,似乎永遠隻有一個,那就是——“在高中談戀愛,是一個糟糕透頂的選擇。”
仿佛高中所有的黴運,所有的壞事,皆因“談戀愛”而起
某女今天早上會肚子痛,是因為她談戀愛了;
某男今天晚上會做噩夢,是因為他談戀愛了;
某女今天“大姨媽”來了,是因為她談戀愛了;
某男今天打籃球腳崴了,是因為他談戀愛了;
某女最近學習成績不好,不是因為她每天不好好學習,一有時間就拿出自己的手機看小說,而僅僅隻是因為她談戀愛了;
某男最近學習成績不好,不是因為他每天不好好學習,隔三岔五就在家裡通宵達旦玩遊戲,而僅僅隻是因為他談戀愛了。
似乎對於許多“老師”而言,“不論具體是什麼錯誤”,“鍋”都可以甩給“談戀愛”
至於“家長”,不論是父母還是其他的長輩,隻要從老師那裡聽到“談戀愛”三個字,似乎就可以以此來給自己的子女“判罪”。
“哎呀,小小年紀不學好,談什麼戀愛”
“哎呀,你對得起我們嗎”
“哎呀,你這個不孝子”
這些“家長”,平時從不關心自己的子女,或是自己的晚輩。
無論子女或是晚輩說了什麼,他們都不會往心裡去,左耳進,右耳出。
而當某位老師,或是某個街坊鄰居,說了一些不怎麼好聽的話,他們立刻就重視了起來。他們重視的,理所當然不是自己的子女或晚輩,他們重視的,是他們的“麵子”
喜歡倏忽朝顏請大家收藏:倏忽朝顏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