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5是一個特殊的年份,這一年是卡洛斯二世登基為王的三十周年。
身為西班牙秘魯殖民地總督的弗朗西斯科·德·托萊多在這個特殊的時間給自家國王準備一份厚禮很正常。
王修緣隨後又拿起黃金盾牌打量起來。
這是一張標準的歐洲單手圓盾,盾牌直徑大概五十厘米。
同樣是黃金和某種金屬的合金打造而成。
盾牌的正麵周圍一圈雕刻著各種複雜而又精美的花紋。
正中央凸起的圓形同樣篆刻著哈布斯堡家族的徽章。
這種圓盾在歐洲大陸的戰士群體中非常受歡迎。
歐洲人把這種單手圓盾叫做巴克勒。
這種輕型的單手盾一般在十四至十八英寸之間。
平常使用的時候可以輕鬆的單手握住盾牌背麵的把手。
不使用的時候可以掛在腰間,而且不會影響到使用者的任何行動。
由於方便攜帶的同時具備非常優秀的性能。
這種盾牌在中世紀到文藝複興的時期在戰場上大放異彩。
成為戰士們最青睞的戰場防禦利器。
通常這種巴克勒單手圓盾搭配長劍使用。
但是這一類單手圓盾不是沒有弱點。
由於這種巴克勒圓盾的直徑大部分隻有十四至十八英寸。
所以防禦的麵積非常受限,直白的說就是防禦麵積比較小。
根本無法有效抵禦弓箭這一類遠程覆蓋進攻的武器。
不過好在弓箭手這一類遠程兵種訓練困難、數量非常少。
各個國家和領主手下的弓箭手都不多。
所以巴克勒單手圓盾才能流行開。
其真正的價值隻有在近戰近身肉搏中才能體現出來。
在搏鬥的時候,這種盾牌實際使用功能主要是護住軀乾以及手臂的安全。
可以輕鬆的將敵人砍過來的刀劍向身體外側頂開。
或者是利用盾牌中心的圓形凸起部位向敵人狠狠地撞過去。
就算撞不倒敵人也可以有效限製住敵人的移動。
堪稱防禦裝備中萬金油的存在。
不過這種單手圓盾也隻能在歐洲大陸廣泛使用。
因為這邊的人口一直不多,軍隊規模也不大。
打一場仗雙方加一起有幾千人或者上萬人都是很大的戰役了。
戰鬥的激烈程度不是那麼高。
要是放在華夏古代這種物資充沛、兵器犀利、遠程火力充足、兵力充足的戰場上。
拿著這種小型的巴克勒單手圓盾上戰場。
其意義根本不大,華夏古代戰場上都是玩軍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