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了北街村,林語一路向表裡山河的晉地開去。
路過黃河的時候,林語還特意停靠在了黃河岸邊。
看著濤濤流水,不免歎息。
河水滔滔不絕,可如今卻少了很多來看的人。
千百年的文人墨客在這裡瞻仰,觀想,沒想到自己也成為了其中一個。
林語沒閒著,好不容易來一趟,怎麼能薅一把羊毛呢。
站在河邊的林語操控著水係異能,將自己空間的水庫,小潭,池塘,河溝都填得滿滿的。
又挖了好多淤積的泥沙,加深加厚那些還不能耕種的土地。
林語在黃河邊停留了三天,取了些水,清了一段淤,希望雨季來臨時,能給下遊減輕些負擔,也算是不白來一趟吧。
過了黃河就到了晉地。
這裡山高巍峨,地勢險峻,林語隻挑好走的偏遠的平原地勢行走。
此處人煙更加稀少。
有時路過一個村落,甚至連個喪屍都沒有。
到處一片殘垣斷壁,荒山野嶺。
就在這些衰敗的村落中,林語順利地找到磨盤和石碾,試了試,都還可以正常使用。
林語毫不客氣的收入空間。
萬一哪天取電設備壞了,還能讓小黑驢拉拉磨盤,磨麵做粉。
找到了上高速的路,朝著北方而去。
林語的磨坊終於成功了。
在服務區休息的林語,搬出自己的紅薯,按照食用農業書上介紹的方法,嘗試做紅薯粉條。
清洗,去皮,切碎,磨漿。
除了用機器打漿,林語還準備讓磨坊開張,黑驢上場,試試這新得的磨盤。
小黑驢天生適合當牛馬,拉磨拉不停,不需要蒙眼都不會疲倦。
隻要一把炒黃豆,就是個一個不用燒油燒電的永動機。
漿水過濾,沉澱,得到紅薯澱粉。
接下來是將紅薯粉倒入熱水中不斷攪拌,製作芡糊,加入生粉和好揣揉,
和好的粉糊通過漏瓢拍打,漏到開水鍋裡,煮粉糊化後撈出來冷卻定型。
行曬上些日光浴,乾透後就得到了一捆一捆的紅薯粉條。
現在的大太陽,曬上一個日頭粉條就乾透了。
熟練的掌握了手工粉條的方法後,林語還製作了不少的土豆粉條。
同時還儲存了不少的紅薯澱粉。
這下空間石屋可算是能騰出一大塊地方了。
這一日,林語用新製得的紅薯澱粉做了一份湯鮮味美的滑肉湯,又八分小時候奶奶做的味道。
林語美滋滋的吃完繼續朝著草原開去。
等自己搞到了肉,回到家,一定日日給爺爺做上一大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