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後的時間,江頌宜照舊做批發生意,經營旗下的鋪子,每日為城中供水。
可她明顯感覺到來庭州進貨的商隊在逐步減少,她明白,旱災已經在發揮它的威力了。
讓江頌宜感到欣慰的是,第一批試驗的塑料大棚反饋良好。
庭州步入十月之後,天氣一天比一天冷,早上起來,路邊的枯草上甚至能看到一層薄薄的霜。
往年這個時候,地裡連雜草都陷入冬眠了,城外入目儘是枯敗之色。
可今年城外蓋了上萬畝塑料大棚,大棚裡的溫度甚至比普通農戶家裡還要暖和幾分,種在大棚裡的作物也綠油油的,生機勃勃。
轉眼到了十一月中旬,庭州降下第一場大雪。
九月份蓋了塑料大棚的農戶收獲了第一批青菜。
“哎呀,江家人果然沒騙我們!這大棚在冬日真的能種出東西!”
“是啊是啊,也多虧了江家賣的種子和肥料好,要是換了我們之前的菜種,可沒這麼高的產量。”
收獲青菜的老農眼角眉梢儘是喜色。
往年的庭州冬日裡哪還能看見蔬菜,吃的都是白蘿卜這種耐儲存的東西。
白蘿卜雖然能吃,但一整個冬天都靠這個東西度過也是夠嗆。
老農當天就把收獲了青菜擺在城中賣,冬日的青菜少見,種得這麼好的青菜更是難得,一斤賣到十五文錢,也很快就售罄了。
其他沒蓋塑料大棚的人見狀,悔得腸子都青了,紛紛到官府登記申請,想趕一趕第二批塑料大棚的名額。
江家的玻璃大棚也在持續產出,不僅青菜大豐收,還收獲了今年第一批紫葡萄。
葡萄采摘下來,一筐一筐送入城中,江頌宜讓人分彆給城中交好的朋友都送了一筐。
考慮到明年糧食可能會緊缺,江頌宜開始號召蓋了塑料大棚的老農儲存糧食。
像土豆之類本身就耐儲存的東西,隻要存進地窖就能吃上一年。
但青菜不耐儲存,隻能經過焯水晾乾,曬乾脫水成菜乾之後才能儲存到明年。
在江家的號召下,城中興起了製作菜乾和醃菜的風潮。
或焯水晾乾,或烘乾脫水製成的菜乾也彆有一番風味。
這種菜乾就算自家吃不完,還能賣給彆人,補貼家用。
忙忙碌碌中,時間到了十一月十九日。
江頌宜這段日子格外注意來自京城的消息,每每接待從京城來進貨的商隊,她都會打探京中的消息。
但商隊從京城來到庭州,出發至少是一個月前的事了,帶來的消息有滯後性,並不具備參考性。
考慮到蕭秉寧是秘密回京,如果聖上要將蕭家誅九族,旨意也會傳到庭州來,江頌宜也特彆注意蕭家的動靜。
十一月十九那天,整個江家的人都無心做生意,時刻注意著外邊的動靜。
江頌宜派了兩個仆從,一個守在庭州城門口,一個待在蕭家外麵盯梢。
一旦有任何風吹草動,立刻騎馬回來稟報。
馬廄裡的二十多匹馬已經喂飽了,定製的馬車車廂裡準備好了吃食和衣被,江家所有人人手兩把槍和數百發子彈,盛徐行那邊更是準備了一架直升飛機。
隻要江頌宜一句話,直升機就能傳送到江家後院的空地上,由江頌宜駕駛直升機,帶著家中的老弱婦孺先走。
其他人則用熱武器殺出一條血路,拚出城離開。
然而江家人精神緊繃了一整天,庭州城卻風平浪靜,什麼事都沒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