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問你,你是『真話者』嗎?你會回答是嗎?”
“這便是問題6,也是問題5的母問題。”
顧名繼續解釋道:
“如果問的是『真話者』的話…那麼他就會回答『是』。”
“並且,他對於這一個問題的回答,相當於回答了兩個問題。”
“問題5:你是『真話者』者嗎?”
“他會回答『是』。”
“第二個問題:如果我問你,你是『真話者』嗎?你會回答『是』嗎?”
“他也會回答『是』。”
“所以,這個『是』,便是問題5的答案。”
“也就是說,回答了『是』,代表了我們問的這個人,就是『真話者』!”
“但是,如果問的是『假話者』的話…”
“他的回答就是『否』。”
“同樣,『假話者』對於這一個問題的回答,也相當於回答了兩個問題。”
“問題5:你是『真話者』嗎?”
“由於他隻說假話…所以,他會回答『是』。”
“問題6:如果我問你,你是『真話者』嗎?你會回答是嗎?”
“由於他隻說假話…所以,他會回答『否』。”
“”如此一來,就可以用一個問題,讓『假話者』說兩次謊…而雙重否定,等於肯定,『假話者』說謊兩次,告訴我們的依然是正確答案。
“到這一步為止,就可以通過一個問題,來確定『真話者』與『假話者』。”
“對於問題6——回答『是』的就是『真話者』。”
“而回答『否』的,便是『假話者』。”
大家整齊一致的點了點頭。
這一次,他們算是徹底的聽明白了。
拋去『隨機者』不談的話…顧名用一個問題,就區分出了剩下兩個人的身份…
下麵,最難的地方要來了。
『隨機者』該如何處理?
顧名目光環視了一圈眾人,指了指那通紅的倒計時。
5:08。
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半。
但這個問題,還是一籌莫展。
“各位,剛剛我所說的,算是拋磚引玉了,既然你們都聽懂了…”顧名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態度問道:
“對於這個『隨機者』,你們可有什麼好的想法?”
眾人沉默。
還是沒人說話。
加入了一個『隨機者』,這個問題,似乎完全沒有辦法提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