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聽聞異國儲君之一,竟身處本朝丞相府中,頓時疑慮頓生,麵色疑雲密布。
丞相早有所料,從容奏道,“陛下,梭羅國大殿下實乃迫不得已才來尋老臣。
那二殿下與本朝奸佞勾結,妄圖借陛下之名,謀奪大殿下之位,大殿下走投無路,才尋來丞相府,懇請陛下援手。”
皇上目光微眯,質問道,“既如此,為何不徑直麵聖,反倒與丞相聯絡?你二人此前莫非有舊交?”
丞相鎮定自若,緩緩道,“陛下過慮了,老臣與大殿下素無瓜葛。其投奔老臣,皆因擔心被二殿下在本朝黨羽暗中加害,故而前來老臣府上避難。”
皇上勃然大怒,“混賬!在朕之朝堂,竟有人如此膽大包天?快說,與二殿下暗中謀劃者到底是誰?”
丞相麵上閃過一絲得意,回道,“陛下,此人正是寧王。”
朝堂之上,大臣們頓時一陣騷亂,驚歎之聲此起彼伏。
皇上也是難以置信,“寧王?怎會是他?他目不識丁,又怎麼能與二殿下密函相通?”
丞相:“陛下有所不知,寧王爺一直佯裝愚鈍,實則不僅識字,更能出口成章,與金科狀元謝大人相較也不遜色。”
皇上心存疑慮,環顧眾臣問道,“眾愛卿可曾見寧王吟詩揮毫?”
許墨在瀟湘書院出口成詩的事,眾人多有知曉。
當下紛紛齊聲向皇上作證,確認寧王不僅擅詩,也通文墨。
皇上心中仍半信半疑,總覺得不可能是他。
丞相見狀,再添猛料,“陛下想想,寧王為何要裝傻充愣,致眾人皆以為他是草包?是不是為了掩蓋他暗中與二殿下書信來往之事?”
皇上一時難以決斷,將目光投向於在科舉舞弊案中立了大功的謝景玉,念他剛正不阿,所言或許公允。
“謝愛卿,對此事如何看?”
方才一直垂首斂目的謝景玉,聞言拱手行禮,恭謹回道,
“陛下,下官以為當以取證為先,再作論處。”
“與異國未來儲君私通,無論如何都有危及本朝社稷之嫌,提前做好預防也不為過。”
皇上聽完頷首,深以為然,“愛卿所言甚是,諸事當憑證據再論是非曲直。”
隨即皇上又向丞相問道,“愛卿所言的密函現於何處?”
丞相見謝景玉並未依著先前的約定,在皇上麵前全力遊說幫扶梭羅國大殿下以對抗二殿下。
不由得眉頭微微一蹙,臉上隱隱泛起一絲不悅之色。
此刻卻也隻能答道,“在寧王府。”
丞相繼而說道,“陛下,老臣已遣人盯梢寧王。昨夜寧王與兩名梭羅人於風月樓密會,迄今仍未離去。
此刻若興兵緝拿,必能人贓俱獲。”
皇上聽完頓時怒發衝冠,即刻頒下旨意,速往風月樓徹查此事。
另外寧王府翻出來個底朝天,也要把與異國通往的密函找出來。
謝景玉請求皇上,由他帶人去風月樓抓人,皇上允了。
去寧王府搜密函的是宮中禦林軍,皇上的親信。
謝景玉麵色陰鬱,步伐沉重地來到風月樓二樓。
他在一扇包廂門前停下,頓了頓,緩緩推開房門。
隨著門軸轉動,晨光如絲縷般透入屋內。
隻見許墨安然端坐於桌邊,他抬眸,與謝景玉的視線在空中緩緩交織。
兩人一個麵帶笑意,帶著運籌帷幄的淡定。
一個蹙著眉,冷著臉,神色複雜的各種情緒交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