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你不明白當時的情況,當時人心向唐,而且大臣也勸武則天,兒子比侄子親。”
“之後呢。”李世民依舊生氣。
“哦,之後發生了神龍政變,武則天被迫退位。”
李世民又炸了:“合著還是被逼無奈!”
。。。。。張彥知道勸不住,不過張彥很有義氣的把李嗣謙帶走了。
這李嗣謙完全就是一個小可憐。
房間之外,唐朝之前的皇帝可是開眼了,女帝,這真是獨一份啊。
帶著李嗣謙逃出來後,張彥也就不管了,是討論武則天還是打孩子,都不關張彥的事。
時間還早,不可能現在吃飯,所以張彥準備再做一期視頻。
【項羽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在此,先介紹一下項羽,項羽,為周王族諸侯國項國後代,姬姓,項氏,名籍,字羽,泗水郡下相縣人。秦朝末年政治家、軍事家,楚國名將項燕的孫子。】
秦朝時空的項梁拿起筆墨,不敢漏下一點。他想知道為什麼會失敗,以後為什麼是漢而不是楚。
此時的項梁也明白了大一統的重要性,隻不過他期望的大一統王朝,名字應該叫楚,而不是秦或者漢。
【首先是剛愎自用,項羽性格剛烈,自視過高,往往不聽取他人的意見,獨斷專行。這種性格使得他在決策時常常出現失誤,無法適應複雜的朝堂,而且會讓很多效忠於他的人心寒,比如韓信。】
【第二,便是殘忍好殺,項羽在戰場上可以說是無可匹敵,但對待敵人過於殘忍,常常進行大規模的屠殺。這種行徑雖然能暫時震懾敵人,但也容易引起敵人的強烈反抗和報複,就比如巨鹿之戰坑殺二十萬秦軍降卒,失去了秦地的民心。】
“羽兒,記住了嗎?”
“叔父,侄兒記住了。”項籍主打一個聽話,當然,這要分誰。
【第三,忽視後方穩定,項羽在爭奪天下的過程中,過於注重前線的軍事行動,而忽視了後方的穩定。這使得他的後方經常受到敵人的襲擾,無法為前線提供足夠的支援,這也是項羽最大的硬傷。】
【第四,分兵多處,項羽常常分兵多處,試圖同時攻擊多個敵人。這種分散兵力的做法使得他無法集中優勢兵力攻擊敵人的弱點,反而容易被敵人各個擊破。】
【第五,統籌能力有限,項羽可以說是萬人敵,率領士兵衝鋒,整個華夏曆史上沒幾個人比他強。】
【但僅僅隻是帶兵衝鋒,最多是將才而不是帥才。】
【從戰爭中就能看出,項羽親自帶領的楚軍所向披靡,但其他方向的楚軍卻一直被壓著打。】
【縱觀整場戰役,項羽沒有明確的戰略目標,一切仿佛隨心所欲。】
【這種情況如果在強大的大一統王朝作為一個將軍的存在將會名留青史,正如霍去病。】
【如果在軟弱的王朝,將會壯誌難酬,正如嶽飛。】
此時的嶽飛有些語塞:“丞相,這是真的嗎?”
諸葛亮很實在的點頭:“鵬舉,這是你最大的缺陷,如果你能把這點缺陷改正,亮就放心了。”
嶽飛失落的點頭:“丞相,我會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