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附近人流量大的公告欄貼上鮮豔的海報,紅的綠的,老遠就能看見,跟無聲的呐喊似的,吸引大家的目光。不僅如此,他們還積極和學校社團、學生會這些“校園大拿”套近乎,爭取辦小型學習講座、經驗分享會。
到了台上,他倆把渾身解數都使出來,展示教學實力,免費給學生答疑解惑,知識的魅力就像磁石一樣,把台下學生的目光牢牢吸住。
還開了試聽課,打開了學生和家長緊閉的心門,讓他們看到了知識的寶藏。9,9元十個課時。老帶新都有優惠等。這樣生源就慢慢上來了。
高中生小鵬就是個例子,剛進學校科技興趣小組的時候,麵對編程就像掉進了黑暗森林,滿心挫敗,差點就放棄了。偶然試聽了阿衛的編程課,一下子就被那妙趣橫生的講解、直觀形象的手繪示意圖吸引住了,就跟在黑暗裡看見了光。
從那以後,阿衛就像個儘職的護航員,陪著小鵬一點點成長,從最開始幫他找代碼裡的小錯,到後來指導他優化算法,一路保駕護航。小鵬跟變了個人似的,在學校科技節上,憑著一手漂亮的編程作品一鳴驚人,還拿了獎。家長高興壞了,到處跟人說阿衛團隊有多神奇,這口碑一傳開,生源就跟潮水似的,呼呼地湧來了。
輔導班的生意越來越好,阿衛和芳妮也考上成長自考專科,他倆心裡都憋著一股勁兒,繼續續本科要更上一層樓。那會兒雖然網絡還不普及,沒現在這麼發達,可他們就像有先見之明的領航員,瞅準了教育培訓規模化、專業化的大趨勢。
開始擴大規模,連鎖經營,合作經營的模式開始發展一步步發展,一邊擴大規模,一邊提升自己。
阿衛不辭辛勞,到處拜訪教育界的前輩、專家,跟個虛心求教的小學生似的,學習人家先進的教學管理經驗,引進成熟的課程體係,就像給地裡引進良種;回到團隊,又優化教學流程,像個精心種地的農民,確保每一顆“知識的種子”都能茁壯成長。
芳妮也沒閒著,充分發揮自己能說會道的本事,跟學校老師、教育機構的人打得火熱,爭取合作機會,拓寬業務渠道,給團隊開拓出更廣闊的天地。忙歸忙,阿衛和芳妮心裡都清楚,不能忘本。他們就像大樹紮根一樣,飲水思源。
看到團隊裡有潛力的成員,就給創造進修機會,推薦他們去參加專業培訓、學術交流活動。這些成員學成歸來,都成了獨當一麵的骨乾教師,像頂梁柱一樣,撐起了團隊發展的大廈。
時間過得真快,一晃好幾年過去了。當初那家小得可憐的培訓機構,靠著阿衛、芳妮和鴻儒的拚勁兒,慢慢發展壯大,現在已經有模有樣了。機構不僅在本地小有名氣,還開了幾家分校,生意越來越紅火。
作為創始人之一,鴻儒和兩個孩子——芳妮、阿衛,也終於迎來了收獲的季節。分紅的時候,每個人手裡都拿到了一筆可觀的錢,這可是對他們這些年辛苦付出的最好回報。
拿到這筆錢後,鴻儒這個長輩心裡琢磨開了。他覺得,雖然創業成功了,但孩子們還年輕,以後的路還長著呢,得給他們留個後路。
於是,他把芳妮和阿衛叫到跟前,語重心長地說:“孩子們,你們看,現在手頭有了點錢,不能光想著花。北京這地方,以後肯定越來越好,你們要是能在北京買幾套房,不管是自己住還是出租,以後都能派上大用場。”
芳妮和阿衛聽了,心裡挺感激鴻儒的,但也有些犯嘀咕。畢竟,買房可不是小事,得好好合計合計。鴻儒看出了他們的顧慮,接著說:“我知道你們擔心,現在全球形勢不太穩,目前金融危機,搞得大家都人心惶惶的。但你們想想,北京這地方,再怎麼變,它還是首都,地位擺在那裡,房價肯定不會一直跌。現在漲得慢,正好是機會,你們要是能趁機多買幾套,以後肯定能賺大了。”
芳妮聽了鴻儒的話,心裡有點動心,但還是有點拿不定主意。她小聲說:“鴻儒叔,您說得有道理,可買房這事兒太重大了,我們還得再想想,再看看市場情況。”
阿衛也跟著點頭,補充道:“是啊,我們還得算算手頭的錢,看看能買得起什麼樣的房子,彆因為買房把機構的資金周轉給耽誤了。”
鴻儒聽了,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他知道,這兩個孩子已經成熟多了,做事知道考慮後果了。他笑著說:“你們說得對,做事得謹慎。不過,機會難得,彆猶豫太久。我幫你們一起看看,分析分析,肯定能讓你們買到合適的房子。”
在鴻儒的鼓勵下,芳妮和阿衛開始認真研究買房的事兒。他們利用業餘時間,跑遍了北京的各個角落,看了好多樓盤。有時候,他們還會和房產中介聊到很晚,問這問那,把每個細節都搞清楚。遇到不懂的地方,就上網查資料,甚至還找了一些懂金融的朋友幫忙出主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