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蘭路球場客隊球迷看台上的騷亂平息了。
而場上的布萊克本則在向著深淵墜落。
當代斯勒在前場右路盤帶推進後控球變向殺到禁區前沿區域,他的過頂傳中將球吊入禁區左肋地帶。
羅納爾迪尼奧前插中淩空連停球帶回挑讓後衛逼搶落空。
而羅納爾迪尼奧換到右腳的淩空抽射可謂技驚四座!
足球再次飛入布萊克本的球門內。
布萊克本球迷崩了。
實際上先一步崩掉的是場上這群球員。
他們中大多數球員過去三年麵對利茲聯雖然沒贏過,但有兩場平局也值得驕傲。
而且就算輸球,也都不會特彆慘。
可今天從開場便被利茲聯一直放血,現在被放了一河灘。
如果說打其他球隊沒贏還看不出太多問題,麵對利茲聯這種英超戰力天花板,也可以說就是戰力質檢員。
布萊克本從場麵到過程明顯暴露出了他們與過去三年的穩健相比有了巨大的戰力下滑。
球員肯定不會承認是自己的能力問題。
曾經可以是利茲聯麵前一塊難啃的硬骨頭,就算被利茲聯一口吞下,卻也絕對不會讓對方舒服愜意地咀嚼享受,甚至有時候能崩他們一口牙。
可現在他們卻猶如盤中大餐被利茲聯為所欲為用任何姿勢享用。
那一定就是教練出了問題。
這是布萊克本上賽季到本賽季最大最明顯最受關注的變化。
接近半個賽季的頹勢帶來的壓抑心理在麵對利茲聯用35分鐘轟入三球的摧殘下徹底爆發。
這股爆發並沒有轉化為瘋狂的力量,而是變成了逃避與死氣沉沉。
保羅因斯在場邊大喊大叫,試圖鼓舞士氣。
沒有布萊克本的球員去看他,也不想聽他的任何言語。
他們和看台上大打出手的球迷其實心中想法相似。
是保羅因斯把他們帶入了深淵中。
他毀掉了布萊克本過去幾年在英超所建立的形象和發展穩固的戰鬥力。
布萊克本從開場的寸土必爭變成了消極頹廢。
利茲聯卻攻勢如潮,絲毫沒有同情布萊克本的遭遇。
羅納爾迪尼奧積極帶節奏,反複展開對布萊克本球門的狂轟濫炸。
當莫德裡奇正麵輸送直塞擊穿布萊克本防線,足以可見布萊克本的防守有多麼虛。
羅納爾多跑位中順帶完成調整,一腳推射將球送入球門內。
利茲聯4:0領先布萊克本。
布萊克本球迷生無可戀。
他們覺得之前打架的那些同伴腦子一定有很大問題。
乾嘛自己人打起來呢?
應該衝進球場去群毆保羅因斯呀!
那才是這一切的罪魁禍首。
保羅因斯在場邊也不喊不叫了。
沉默中他自己都感覺渾身不自在。
仿佛已經成為了全英超,不,全英超球迷眼中的小醜。
利茲聯殘忍地撕碎曾經一支彪悍剛猛戰勁旅,無論是布萊克本需要一個替罪羊,還是來自內部外部咄咄逼人的問責。
他都將首當其衝成為眾矢之的。
每一場比賽他都在期盼反轉的出現,自己能夠書寫黑人教練在英超的逆襲。
就像那個如今已無人小覷,甚至萬眾敬仰或畏懼的黃種人少帥。
理想總是充滿火熱的美好。
現實卻是冰冷無情的殘酷。
保羅因斯已然無力回天,在他自憐自艾時,羅納爾迪尼奧用一腳妙到毫巔的直接任意球再次洞穿布萊克本的球門!
半場比賽結束前,利茲聯5:0布萊克本。
“要出慘案啦!”
“錯,已經出慘案了!”
“不要停,布萊克本好歹也曾經是英超冠軍,我們要跟布萊克本永遠在一起,把我們寫入布萊克本的曆史中,永遠不分開!”
利茲聯球迷興奮之餘,又暴露出了人性陰暗麵中的惡意快感。
能將一場普通的聯賽打出令全體球迷狂歡盛宴的氛圍,利茲聯在進入長盛不衰階段後依舊時不時給大家帶來驚喜。
布萊克本眾將確實已經有人消極怠工。
當球員認為教練不配領導他們的時候,擺爛是常態。
可以說這是錯的。
從普世價值觀來說也的確是錯的。
但球場從無對錯,球場隻有成敗。
經過中場休息之後,利茲聯在下半場沒有被對手的消極所乾擾,他們按部就班專注認真地組織每一次攻勢。
比賽沒到60分鐘,比分便已經變成了7:0!
羅納爾多與代斯勒又各建一功。
利茲聯球迷這是酣暢淋漓的一場超級屠殺。
而布萊克本球迷則已經心灰意冷。
保羅因斯什麼也做不了,因為他不管做什麼都無法改變球場,甚至無法改變本應聆聽他指揮的球隊。
英倫本土的解說員一針見血地做出預言。
“這場比賽之後保羅因斯必定會下課,否則布萊克本肯定會在賽季末的時候提上行李登上通往英冠的列車。”
這場比賽之後布萊克本會怎樣,沈豪不感興趣。
但利茲聯賽後就要啟程奔赴日本。
所以沈豪早早地進行換人來降低球員的消耗。
布萊克本以為羅納爾迪尼奧,羅納爾多,傑米雷德克納普三人下場會結束他們的煎熬與痛苦。
可是替補登場的馬凱卻在球隊火力支援下在25分鐘內上演進球帽子戲法!
痛苦沒有結束!
沒有主動去治療的創傷隻會惡化。
利茲聯9:0布萊克本!
終場哨響起時,有一部分利茲聯球迷很缺德地對布萊克本球迷異口同聲高喊。
“利茲聯將永遠地載入你們的隊史中!”
布萊克本球迷懷著悲痛的心情離開。
沈豪與保羅因斯進行賽後握手,這是他唯一一次與保羅因斯握手。
因為他賽後接受采訪之後便得到了消息,保羅因斯被布萊克本在賽後第一時間宣布解雇!
保羅因斯連家都沒回便被掃地出門。
有了這一段在布萊克本的執教經曆,怕是英超球隊,哪怕是升班馬都不會再考慮保羅因斯。
不用懷疑歐洲足壇對黑人教練的偏見。
成功時的蒂加納被格外推崇,就像當年金球獎選擇喬治維阿更像是一次西方社會以此來洗白他們根深蒂固的種族主義。
而失敗時,人們不會宣之於口,卻在心中更加篤定那些對黑人的看法是多麼正確。
比起保羅因斯書寫布萊克本隊史級慘敗後慘遭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