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座城市裡都會有很多條馬路,會以各種不同標識而出名,美食一條街、步行街、購物街、名店一條街、小吃一條街、夜市一條街,還有以賣各種不同物品的聞名的,有賣酒店用品、有賣樂器的、酒吧等,以書籍做為主要載體而存在的就以福州路最有名了。
福州路是上海著名的文化一條街,被譽為“中華文化第一街”,東起中山東一路,西至西藏中路,全長一千四百多米。福州路自民國以來就以各類書店薈萃而出名,曾經是圖書出版業的中心,現還有很多書店,如上海書城、古籍書店、外文書店鞥,著名的逸夫舞台也在這條路上。還有杏花樓的總店等,旁邊之路上也有很多美食小吃。福州路是集合有吃有玩的地方。
不過在最近我又去了一次福州路,上海書城下次裝修了一年後又複出了,變化了很多,原來底樓都變成了其他的門店,民生銀行、咖啡店、麥當勞啥的。福州路上其他很多的書店也都轉讓了,原來濃鬱的文化氣息逐步消散了,和其他的馬路也沒啥區彆了。
這是新冠疫情後,我第一次去福州路,多少讓人失望。在現在網絡經濟發達的今天,網絡書店都難以為繼,當當網都處在風雨飄搖之中。現在各類電子閱讀風靡於世間,雖然kdel退出了中國市場,但是電子閱讀潮流並未改變。我是一個比較保守的人,至始至終是紙質書的擁躉,每個月堅持從書店或者當當網上購買兩三本書。一次新冠疫情深刻改變了原來很多的生活的細節,在這裡讓電商徹底進入了每個人的生活中,連我老爸,現在都快八十歲了,已經成了電商購物的達人,幾乎每天都有快遞,他是抖音和拚多多的粉絲,每天都在那裡刷啊刷,有時半夜裡沒事還看下視頻。我現在雖然還是會每個月購買幾本紙質書,但是主要的閱讀方式也轉為電子閱讀了,主要用的是微信讀書。電子閱讀收看保存、分享,注釋、討論、查閱等都很方便,現在微信讀書中還加了ai問書,查詢很多知識點的深度和廣度又增加了。這讓我想起了,九十年代中期在上海的陝西南路地鐵站出口處,有一處季風書園,她的風格為很多喜歡愛書的人喜歡,交通又便利,稱為很多書香一族的每周打卡點,我去市中心,幾乎比去季風。可是後來隨著紙質書的沒落,也有很多擁躉也挽回些,地鐵也為季風書園降低了租金,但是在曆史的洪流中個人力量太渺小了,現在季風也隨風而去了。
我從小就特彆喜歡讀書,各種書籍都特彆愛好,年紀很小的時候就看《易經》、《孫子兵法》等書籍,特彆愛看曆史類的書籍。小時候最想工作就是圖書館裡和書店裡的工作人員,可以每天看書又能賺工資。等長大了參加工作以後,雖然沒有從事和書籍有關的工作,但是也依然把開個書店作為自己最想乾的事情。然而現實就是現實,現在的環境之下,實體書店經營的困難已經是大勢所趨了,千算萬算就是很難盈利,我雖有夢想,但是現實太無奈。
從靠近福州路的公交車站下來,一,看也快十一點,先把中飯吃了,然後到書城去逛一圈。找到了書城後麵有家以生煎聞名的老店,點了生煎和小餛飩。這個店麵很小,整個大廳也就二十多個平方米吧,擺了七八個小長桌,現在都差不多坐滿了人,整個客廳飄蕩著一股香味,不過同時整個環境也有一股油膩膩的的感覺。坐定一會,生煎就上來了,生煎冒著一股股熱氣,一陣香味也隨之而來,似乎還能聽到嘶嘶的聲音。
我以前看過書,上海生煎分為兩派,一派是清水派,以大壺春為代表,生煎皮用發麵,肉餡不放豬皮凍,湯汁少。一派是渾水派,以蘿春閣為代表,生煎皮使用半發麵,肉餡使用肉皮凍,湯汁豐富。蘿春閣我也沒吃過,不過市麵上,渾水派比較多,一般的生煎都是湯汁較多,這個生煎吃起來都要先咬一小口,輕輕的喜點湯汁出來,然後再吃生煎,否則咬一大口,湯汁就飆出來,非但燙的很,而且衣服上飆了一身。上海的小籠包也是類似的吃法。
一會小餛飩也上來了,生煎一般都比較香,就是油水太重了,所以一般點一碗餛飩或者麵條都可以,這樣比較搭配去去油。不錯這裡的小餛飩一般,還是淮海路上那家‘“光明邨”’的小餛飩好吃點,不遠處有個“沈大成”的小餛飩也不錯,不過她的糕團更有名,我沒事就會去買幾個糕團吃。以前小時候,也就十來歲家裡附近有一家點心店,那是鎮上也就那一家點心店,買點心還要用糧票的。那家店有餛飩麵條、還有各式點心,油炸的大餅、生煎、糖餃、年糕團等,這裡年糕團是我們現在的飯團放油裡炸過的,很好吃,現在幾乎看不到了。這裡的生煎是將平底放在下麵,這一片煎的非常厚實,我就每次把上麵的皮和肉餡都吃完,最後就剩下一塊圓圓的餅,底部有點黑,下麵焦脆,上麵是和有點餡的湯水味,很有層次感和口味,我特彆喜歡,可是自從老家拆遷了,這家店也沒有了。這個味道就消失在高樓大廈中,一晃已經過去十多年了。我想念已經故去的奶奶了。
吃完生煎走出點心店,一出門向北走了幾十米就進入福州路了,一轉彎就是上海書城。
福州路中段的福州高層不多,書城就那麼宏偉的存在,他好像整個福州路的守護者,扞衛文化的精神。其外觀設計獨特,整體呈長方形結構,牆麵以淡黃色為主,顯得莊重而溫馨。
書店門口人頭攢動,有很多人從門裡出來的,有人手裡拿著書的,臉上露出淡淡的微笑;有人手中拿著馬夾袋的,腳步莊重而沉穩。還有很多人進去的,有人的腳步輕快,臉上微有交際之色;還有人腳步匆匆的,目光已經對準了玻璃門裡麵了,兩眼放出光彩。
喜歡人生這幾年請大家收藏:人生這幾年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