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風俗_人生這幾年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都市言情 > 人生這幾年 > 第144章 風俗

第144章 風俗(1 / 2)

我們中國人有很多節日,從一年開始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最後是冬至,都是中國人傳統的節日。

中國人有很多二十四節氣,其實每個節氣都是一個小節日。

中國自古是個農業社會,跟隨天時而為,是農業的基本特征。

每個節氣都是意味著氣候的變化,與我們的生活息戚相關。

今天我們還是會看著節氣,來提前進行相關的季節準備。

春節是我們一年的開始,我們中國人還是把把春節當成最重要的節日,之後就是元宵節。

過了元宵節,也就是正月十五,也就是新年結束了。在正月十五裡麵還是在新年裡。

很多人都是過了正月十五才出去工作和開門營業的。

現在的年味淡了很多,正常的工作單位初八初九就開工了。如果是自己的買賣,小雜貨店,小攤販都是初四初五就上班了。

租著房子,每天都要付房租的,現在的生活壓力也大,沒人可以輕鬆的活著。

接下來到了四月就是清明節了,清明是個很奇特的節日。

清明自古就是中國人特彆的重要的節日,承擔重要祭祀的祖先的作用。

以前的祭祀有三個節日,清明,中元和冬至。

中元節,也就是每年陰曆的七月十五,也就是們常說的鬼節。

在我們民間的信仰中,中元節被認為是鬼開門的日子,亡魂得以重返人間與親人團聚,人們通過祭祀、放水燈、燒紙錢等。

現在在香港、台灣和日本等都在過盂蘭盆節。

盂蘭盆節是佛教的傳統節日,也叫佛歡喜日。它起源於“目連救母”的故事,供養僧眾超度逝去的人。

中元節是道教的節日,日期是同一天。

還有個下元節,每年陰曆的十月十五,總的風俗習慣和中元節也差不多的,隻不過現在很多人對下元都淡忘了。

冬至在中國的傳統裡麵是大節日,很多地方的冬至節日堪比春節。

很多地方也有冬至祭祖,還有冬至吃水餃、餛飩等習俗。

很多地方還有冬至下葬的風俗。一個人去世了,按照一些地方習俗,骨灰啥的需要放置三年再入土為安的。一般下葬時間基本都選擇在冬至。

在這中國傳統文化裡,居喪期基本都是三年,為了表達對親人的哀悼和思念。古時候,父母去世,孝子都要守孝三年,你在做官都要回來守製。

在傳統文化裡,親人去世後的三年裡,他們的靈魂會在世間遊蕩,未能得到超度,所以將骨灰寄存三年,在這短時間裡,希望親人得到超度,轉世重生。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先人去世的當年在屬相上衝某個子孫,就有可能推遲下葬,等到不衝了再下葬。久而久之,就產生了厝柩的習俗。

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由此開始白日越來越長了,陽氣漸長的開始,所以冬至被認為是下葬的合適日子。

杜甫的《冬至》“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江上形容吾獨老,天邊風俗自相親。”



最新小说: 人人都有金手指 高武:被開除後,校長跪求我返校 穿越後我快樂修仙 海賊:娜美!你還我的貝裡! 誰說病嬌不好啊,這病嬌太棒了 南枝彆意琛琛既 餘生,再不弄丟你 八零:迫嫁糙漢懷上三胞胎 三國:布衣趙武征途記 鐵娘子她怎麼登基稱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