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發明在工業革命後的英國,英國工程師理查德特雷維西克製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機車,當時嗯時速大約五六公裡吧,因為使用煤炭或者木材作為燃料,所以被稱為火車。
1825年,英國工程師喬治斯蒂芬森設計了世界上第一條公共鐵路,。
1879年,德國西門子公司研製了第一台電力機車。電力機車的熱能效率比蒸汽機車高一倍,功率大,過載能力強,牽引力大,速度快,維修量少,運營費用低,不會造成空氣汙染,噪音小。
1925年,美國將一台220w電傳內燃機機車投入運營。1958年,中國第一台內燃機車“巨龍”號與北京長辛店機車廠研製成功。
高速列車首先由日本提出設想。1964年,東京奧運會前期,東京到大阪的東海道新乾線正式運營,時速210公裡每小時。
2007年,中國“和諧號”動車進入國人生活。
2017年,“複興號”動車組在京滬高鐵投入運營,時速350公裡。
2024年,cr450動車組樣車發布,可以實現時速400公裡的運行。
另外有時速可以達到的600公裡的磁懸浮還在繼續測試中。上海浦東20年前就建設了第一段商用磁懸浮,時速430公裡。
我從前上學的時候坐快車,就是車號k字頭在100以內的,那時時速160公裡已經很快了。當時最很快的京滬線13、14快車,從上海到北京當中幾乎不停,最快也要13個小時了。現在的京滬高鐵已經實現公交化運營,基本一個小時左右就有一班,最快四個半小時就可以到達。
我這時坐在成都開往重慶的火車上,火車還是火車,速度和舒適性和很多年前,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
車廂裡很安靜,每個人都在坐著自己的身請,或看書,或者睡覺,也沒人站著。
火車開了沒一會就開始進入山區,周圍的山好像樹林一樣,從窗外閃現。
這裡的山都很高,不是江浙一帶丘陵的樣子,火車也經常需要穿過山洞。
山上都是鬱鬱蔥蔥的,種著很多樹,也有很多山上種著其他的經濟作物,比如茶樹啥的。
看著青山飄過,心情還是比較愉快的。
偶爾也有列車員推著小推車來賣貨,還是一些小吃零食和飲料居多吧。
我出差一般都會拿個保溫杯,裡麵泡了水喝,火車上也有熱水,還是蠻舒服的。
在這車上充滿了川味,四川話在運維中自有一種風格。
現在很多電視劇都會選擇四川背景來拍攝,尤其是重慶,她有很多獨特的地標性。
四川話和東北話,全國各地的人基本都能聽懂,像上海話和廣東話,就會全國大多數人都不懂。
四川話和東北話,聽著那麼有趣,感覺充滿了煙火氣了。
我坐在火車上現場感受的四川方言,感覺還是和看電視是不一樣的。
火車開了一個小時後,基本就是在大山裡穿行,出了這山,又是那山,沒有離開過山,滿眼望去,都是山連山。
在群山中又開了一個多小時,快到重慶了,很多人就開始收拾行李了。
很多人聊天也終止了,各忙各的去了。
在我的聽覺係統裡,四川話和重慶話都是差不多的。
重慶原來就是四川的一部分,國家把重慶單獨成立的直轄市後,重慶和四川就有並立的感覺,四川話和重慶話就分道揚鑣了。
到了重慶火車站,下了車,車站也不太新,人也很多。
我出了火車站,坐了地鐵前往我預定的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