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如鶴回家以後,就將太子即將返京的消息報告給了兩位父親聽。
付侍郎聞言精神一振,忙停住話頭叫他細細說來。付如鶴將今天在山門前發生的事情全盤說了出來,不僅說了海東青的事情,甚至就連七皇子關於舞弊案的猜測也給了他們聽。
付侍郎聽到太子即將回來的消息也是心頭一喜,可再聽到七皇子的猜測時卻又不認同道:“二皇子和三皇子雖然母族強盛,但力量再大,也終究是在陛下的管轄之內的。倘若真是著兩位犯的錯,陛下不可能會這般遮遮掩掩,甚至還將罪名扣在一個全然無辜的七皇子頭上。”
付如鶴這話倒是更聽不懂了,於是他追問道:“不是他們,還會有誰呢?”
“有句粗話,叫著‘打狗也得看主人的麵’,七皇子如今這番遭遇,顯然是替他上頭得人背鍋。”
“上頭得人,難不成是”
付如鶴口中得‘太子’兩字還說出口,就被他立刻否認道,“不可能!太子性情隱逸,不是這種會暗地弄鬼的人。更何況太子近年一直在四方遊曆,怎麼能隔空操縱這些事呢?”
“有些事情,不是一句‘不在’就能說得清的。太子雖然不與旁人結交,但朝堂內外,到處都有當今給他提前安排好的人。這些人一旦碰了這件事,不管他授沒授意,到了最上頭,太子就脫不了乾係。”
“可是"
付如鶴還想再辯解幾句,這時付侍郎卻打斷道:“事已至此,陛下也已經下了定論,真相是什麼已經不重要了。如今最重要的,是太子何時歸來,隻要他回來了,或許一切都會有轉機。”
付如鶴低頭沉默,神情中還帶著一絲沮喪。
付侍郎又將他叫到身前,說道:“我原以為,你是被迫投了太子一脈的,聽你方才的那番言語,你倒是真心想站在太子這邊的。跟大伯父說說,這是為何?”
付如鶴心中有千言萬語,到了嘴邊,卻又都憋成了一團。這團亂糟糟的話將他逼得麵色通紅,慌亂的理了幾下後,付如鶴終於抓住一條重要的線頭,說道:“當年濁州水禍時,是太子向陛下求的情。”
濁州水禍是十年前的事情了,也正是因為這件事,付家的兄弟倆被誣陷的抄家下獄,險些折在裡麵。
乍然聽聞到這個消息,付侍郎兄弟極為激動,一起上前圍著付如鶴,問他是如何得知的這個消息?
付如鶴吞吞吐吐,隻說是在書院裡無意瞧見了七皇子的手劄。而他的手劄裡,恰好寫道了這件事。
付侍郎聞言心中又是一動,立馬開始沉思道:“當年一案證據確鑿,雖是被人陷害,但在鐵證麵前也絕對是無法翻身的。當時他們兄弟二人都已經絕望,安排好後事之後就準備坦然赴死。可誰知事到臨頭,陛下又突然說要為先皇宮祈福,改判了他們去做勞役。勞役雖苦,但僥幸留的一命。再加上後來有梁家相助,再加上關係好的各家幫助求證,一番奔走之下竟然否極泰來,沒過不久就翻了案。”
也可以說,若無當初太子的那句求情,付家也不會有如今的安穩日子過。
付侍郎心中千回百轉,一直秉持著的中立之心也在這一刻開始傾斜。
幾個人又就著舊事聊了一會兒,這時,付二郎突然提了個想法:“太子此番接連被追殺,會不會就和十年前的那樁舊案有關?”
付侍郎也覺得這話很有可能,想了一下又立馬對付如鶴安排道:“你這兩日就趕緊回書院去。若他們還要動手,肯定會利用書院那邊下手。”
付如鶴當即回去準備著,等到第二天一早,付如鶴又帶著秋實,在城門剛開的一瞬間就立馬駕車衝向了書院。
因著太子回京的消息還未傳開,書院裡暫時還風平浪靜。
付如鶴來不及先去向院長夫婦請安,一進門就徑直殺到七皇子的書房裡。
書房內許久無人走動,一推門就飄起一陣煙塵。
付如鶴瞧著書案上那層薄薄的灰塵,下意識的安心了一些。可等他拉開書案下的抽屜時,卻又懊悔自己安心的太早了。
原本應該躺在抽屜裡的那本手劄就這般不翼而飛。
那本手劄是七皇子幼時的日記,雖然通篇都是幼童癡語,但若是被有心人到了,少不得要從中挖出一些了不得的東西。
付如鶴頓時心中惴惴,忙又退出鎖了這間屋子,立馬將這消息傳給家中聽。
付如鶴剛離家不久,第二日,就有一白衣人半身掛血縱馬直衝城門。
城門處的守衛老遠就放著了,拒馬長槍已經齊刷刷備好,就等著這人衝關時再發作阻攔。
然而還沒等那人靠前,就有眼尖的校尉在城門上高喊,“快放行!那是太子殿下!”
太子殿下回來了!
所有人的心中都湧起這個想法,然後不約而同的、手腳麻利的將道路中的人物移至兩旁,為太子殿下讓出了一條寬敞的馬路。
一匹駿馬疾馳而過,馬是濃重的純黑色,反襯得身上那人的白色和紅色更加鮮豔。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