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就是因為這個,你才死纏爛打著要娶人家姑娘?膚淺!”
趙先生雖在批評,語氣中卻並不嚴厲,反倒像是一種調侃。
榮安公主沒好氣的看了他一眼,笑罵到:“你有什麼資格說,五十步笑百步。”
趙先生又轉變方向朝公主道歉去了,暫且放過了趙燕居一馬。
付侍郎府上,方才會談完的大夫人又徑直去了四姑娘院兒裡和她商量起了這件事。
大夫人本以為四姑娘會不好意思談這種事,誰知四姑娘倒很是坦蕩,直白道:“母親幫我應下這門親事吧。”
大夫人對她這坦率的說話有些震驚,一時間忘了原本的說辭,疑惑道:“為何?”
四姑娘剛要說,大夫人又提前阻攔道:“若是因為太子賜婚,怕拒了親事會被怪罪,那就不要勉強。你還是個孩子呢,這種大事自該由爹娘來處理,你無需擔心。”
四姑娘卻搖頭,道:“這是我自己的考量。公主府門楣高貴,又自在清閒,於我來說,的確是最好的選擇了。咱家地位不高,若是按照門當戶對來選夫家,我的容貌反倒會招來禍事。若是在其他人家,進宮選妃,搏一搏前程是最好的路。可我偏偏不愛走這種路。深宮大院我不喜歡,小門小戶又護不住我,總得來說,公主府已經是最好的了。更何況趙燕居於我有情,人也單純好拿捏,公主和駙馬也對他多番縱容,愛屋及烏下也會善待於我,於是以後盲婚啞嫁,匆匆陪一位素未謀麵的男子做夫君,那還不如選他相伴,至少還是一條船上知根知底的人。”
大夫人沒想到自家女兒已經提前深思到了這個程度,嘴唇開合了幾下後又想不出什麼要說的話。最終隻囑咐了句:“我過兩日再給公主答複,你好好想想,若是改了主意及時跟我說。”
四姑娘應了那句話,又乖順的起身送著大夫人出門。
五日時光一晃而過。幾乎是一轉眼,付侍郎已經站在馬車上揮手告彆了。
付侍郎啟程的時間是律法所定,耽擱不得也拖延不得。因此他隻得輕裝簡行,帶著貼身的隨從侍衛揮淚告彆。
付侍郎離京前的最後一件就是與公主府定下了四姑娘與趙燕居的婚事。為了保險起見,付侍郎和大夫人應公主府的要求特意回了一封書信,口頭上定下了這樁婚事。
賜婚一事落下帷幕,緊接著的大事就是太子迎親了。
太子迎親盛大熱鬨,京中有頭有臉的夫人們都接了帖子進了宮,就連大夫人這種地位不上不下的夫人們也被陛下格外開恩,一並允了她帶家中二女一同赴宴。
宮中宴會,按理來說是帶已經訂親的四姑娘最為保險。可自從兩家口頭約定了親事以後,趙燕居就格外的熱情。他這般殷勤的態度反倒適得其反,惹的四姑娘更為厭煩,索性直接躲在家中,哪兒也不願意去了。
大夫人無法,隻得轉頭又從大姑娘問起,詢問著究竟誰願意隨自己同去。
大夫人是從大到小詢問的,給她答複的,反倒是從小到大回的快。
七姑娘正在為離京要帶的行李擔憂,沒有心思去參加婚宴。六姑娘一向愛躲懶,隻要不是必須出席,那就能不去就不去。五姑娘膽子又小,見姐姐妹妹們都不去,她也吭吭唧唧的不願出門。
大姑娘原本也不願去的。可無人陪伴的大夫人又顯得太過可憐。她猶豫了一下,隻得妥協道:“母親,我隨您同去吧。”
聽見這話的大夫人頗為震驚。她原本已經打算要自己一個人去的。畢竟大姑娘的未婚夫婿英年早逝,若不是付侍郎要離京調任,大姑娘這會兒還應該在太一觀裡苦修避世,以消解內心的悲傷與愁苦呢。
可既然大姑娘主動提出,大夫人也斷然沒有拒絕的道理。於是她麵露喜色,十分含蓄地又寬慰了她幾句後,又招呼著府上的下人趕快去給大姑娘裁剪新衣,置辦首飾了。
太子的兩位側妃是一同入門的,她們衣著華麗喜慶,一左一右的立在高大的太子旁。
兩位側妃均帶著妥帖且吉慶的笑容,可莫名地,大姑娘覺得她們兩個的笑意都沒達到眼底,麵上雖在笑,到內裡,卻像是在告彆。
大姑娘被自己的直覺弄的不上不下,心不在焉的度過宮宴,待到她坐上回家的馬車上時才忍不住向大夫人說起了這事兒。
大夫人聞言眼神閃爍了一下,沉默了半刻又長歎一口氣,低語道:“一入宮門深似海,若非萬不得已,誰又願意朝那是非窩裡探。這話也就我們私下可以聊聊,到了外麵,可半個字也不敢多說。”
聽見這話,大姑娘似乎在傷懷,接話道:“世事無常,便是許給普通人家,也有這麼多那麼多的意外。一切隨緣,且聽天命罷了。”
見她這般感歎,大夫人猜到她肯定是聯想到了自己,忙又找補道:“無論什麼樣的人家,無論什麼樣的夫婿,能讓自己活的自在才最重要。如若不然,縱使這人千萬般好,也不能委屈自己來成全彆人。”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