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兩月之後,漢江港口上,隨著清晨的薄霧散去,還有些微寒的天氣讓朱瞻墡緊了緊身上的衣物,等待著廣州府的戰船靠岸過來。
朱瞻墡在朝鮮整整呆了兩月,拖了很長的時間,主要就是在於培訓朝鮮的選出來的孩子們,準備讓他們前往大明,而今天就是這個日子。
朝鮮在國王李裪的帶領下,選出了第一批三十個朝鮮孩子,都是最聰明的孩子,並且在短時間內接受華夏語培訓,其中有些本身就會,而華夏字基本上不用培訓,這些本來就在讀書的孩子,認字沒什麼問題。
李裪和大臣們都非常的重視此次留學,這是和大明加深關係的契機,也是學習大明文化的契機。
當戰船完全停穩,南海大學的老師走了下來:“微臣楊安見過珠江郡王殿下。”
“免禮了吧。”
朱瞻墡轉過身給李裪等人介紹:“這位是廣州府南海大學華夏語的分院院長楊安,朝鮮的這些學子到了大明之後還需要先進行一段時間的語言再學習才能進入學校。”
“以後就有勞楊安院長了。”
“朝鮮王閣下客氣了,這是外臣的分內之責。”
因為這是第一次,所以這群學子的競選非常的激烈,為了照顧朝鮮國內的大臣子嗣,李裪請求之下朱瞻墡放寬了對於學子的年齡要求,這一批有年級大到十八歲的孩子,其中一半是朝臣們的子嗣。
朱瞻墡之所以不想要那些年級偏大的學子,原意就是這些學子很大程度上思維三觀都已經形成了,雖然將來肯定對於大明有認同感,但是不如那些十二三歲出去的,畢竟他們的整個青春期,心理從幼稚到成熟的過程都在大明,更容易對大明產生更大的認同感和依賴感。
因為第一次所以破例,但是以後朝鮮前往大明的學子,必須在十四歲以下。
楊安從包裹中拿出了一片油皮紙包裹著的物品,遞到朱瞻墡的麵前:“殿下這是您發回南海大學讓學生們合力研究的東西,現在有了一個初步的成果,他們讓我帶來給您看看。”
打開油皮紙,裡麵是一片四四方方的麵餅,和現代泡麵那種波浪狀的造型不同,是白色的乾燥長條麵,很容易壓碎,很容易斷裂。
“這是根據粉乾的工藝製造的麵餅,經過了烘乾可以製成這樣但是還不足夠達到殿下的要求,遠距離運輸,還有保存仍舊問題很大,我們嘗試了用油紙,用木盒,甚至用鐵盒,有些成本過高,有些效果不好。”
朱瞻墡看著手上的麵餅,確實仍達不到要求,但是能夠在工廠裡麵進行烘乾了之後其實應該就能在短距離內進行銷售了,而且這樣的烘乾設備經過一定的改良之後總體成本不會很高。
李裪滿眼驚奇的看著朱瞻墡手上的麵餅問道:“殿下這是何物?”
“我給它取名叫方便麵,簡單的來說就是方便食用,方便攜帶的麵餅。”
李裪有些不解了,朱瞻墡為什麼要研究這東西,錦衣玉食的郡王爺難道還喜歡吃這種乾燥的麵餅不成,彆說朱瞻墡了,在場的所有大臣或者朝鮮的富商吃的都不差。
“我這些天在朝鮮,發現因為地區原因朝鮮的糧食價格比大明要貴上不少,現在商貿通了,便想著能不能製作一種簡單的麵餅可以作為朝鮮百姓的主要糧食,讓人去研發了這種烘乾的麵餅,稍微燉煮幾分鐘,加上一些調味料就是一碗味道不錯的拉麵。”
李裪大為錯愕,朱瞻墡居然如此為朝鮮的普通百姓著想,這是什麼人,這是什麼思想覺悟?這是聖人吧,還是個外族聖人。
“殿下如此為我們朝鮮百姓著想,真是令小王汗顏啊。”
“三舅哥,孝珠常與我說,要體察百姓疾苦,要知曉民生,多虧了她常常提醒,我才能永保這份心,我身為朝鮮的女婿,這都是分內之責。”
又給朝鮮學子安排求學之路,又為朝鮮百姓想方設法創造食物,那些貪官汙吏看了都得喊一聲聖人。
“三舅哥,我打算讓廣州府的人將方便麵的工廠建設到朝鮮來,雖然先方便麵還沒辦法維持長距離運輸和保存,但是生產後短時間內的保存甚至比一般的米麵更為簡單方便,所以主要在朝鮮生產銷售應當可以改善朝鮮的一部分百姓的食物情況。”
作為一個食物資源較為貴乏的地區,其實朝鮮是需要進口糧食的,但是在大明和朝鮮的貿易中糧食的總量占比並不高,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利潤。
第(1/3)頁
第(2/3)頁
無利不起早,而糧食作為民生的最重要的一環,李裪限製了進口糧食的銷售價格,現在都是朝鮮的商人去大明銷售完貨物之後自己采購糧食回來銷售,但是因為價格的原因,很多商人還是減少了攜帶糧食的數量,轉而攜帶其他商品。
所以朝鮮國內的百姓這些年雖然在食物上有了一些改善,但是仍舊以醃鹹菜魚乾,還有海產湯配少量的主食為主。
朱瞻墡引入方便麵也是將明朝的糧食貿易引入到朝鮮之中。
受限於李裪的糧食貿易政策,普通的米和麥子難以賣上高價,但是二次加工出來的方便麵是在朝鮮製作的產品,可以提高售價,保證利潤,而且因為其低廉的成本和簡化的製作方式,就算方便麵賣的價格非常便宜,依舊可以保證比較高的利潤。
當然這其中的利潤很大一部分自然歸屬廣州府建造的工廠。
“除了這個方便麵工廠之外,我打算讓廣州府的一些民用器具工廠也開到朝鮮來。”朱瞻墡打算讓朝鮮人用的鍋碗瓢盆桌椅板凳都是大明的產品,這樣才能進一步的賺取外彙。
產品外銷,金銀流入國內。
但是李裪是個聰明的人,他明白當所有東西用上大明的產品,朝鮮將會失去了自己的生產能力,頓時陷入了兩難。
“三舅哥,本來我還想讓蒸汽機廠也過來的。”
此話一出,李裪和他的大臣們眼睛都亮了,蒸汽機是什麼?大明近幾年的經濟騰飛就是蒸汽機的功勞,大明的戰船稱霸海上,讓倭寇海盜不敢靠近大明疆域,靠的就是蒸汽機推動戰船。
想要模彷大明建造蒸汽機的不在少數,但是無一都是以失敗告終。
朝鮮東瀛這些地方的工匠水平,基礎鍛造冶煉水平跟蒸汽機出現前的大明都遠不是一個檔次的。
當年大明製造的火器,就遠比他們來的精良的多,若非有這樣的基礎製造能力撐著,朱瞻墡也不可能和張三等人在短時間內製造出原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