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監選定吉日,一月之後十五號大吉之日。
楊堅命太史監選日子,他們不敢怠慢,觀了兩天天象這算是給測算出來了,楊堅這就開始讓獨孤皇後準備所有事情。
隻是沒想到這時候楊廣給自己正式的遞了一個折子上來,上書要售賣延福,永安,永隆,熹會四坊之民居,並且要在這四坊之中建立學堂。
這可給楊堅搞的苦惱了。
要知道之前出售的一個坊區,因為全是達官貴人所買,所以就算有學堂,大家反對的意見不是很大,但是這四個坊可是普通的民居,在這裡建立學堂意味著平民可以入學了。
楊堅要推動科舉製,要推動階級改革來對抗門閥士族,這正合他意,但是也正因為他自己也在推動所以才更明白此事到底有多麼的困難。
掌握著特權的階級絕對不會輕易的將自己的權利讓出來,楊堅自己頂著巨大的壓力推進的極其的困難。
世家門閥們自然不會上來就和你說不要搞,而是暗地裡就各種不配合搞破壞,政策施行不下去,他倍感心有餘而力不足。
現在楊廣這樣一封奏折上來,是要將事情放到明麵上來談,這是什麼意思?
但是看到奏折後麵的具體信息,楊堅醍醐灌頂,明白了楊廣的意思,笑嗬嗬的將楊廣的奏折帶上了早朝。
慣例的事情和軍務彙報之後,楊堅拿出了楊廣的奏折,當著滿朝文武說了出來。
“晉王有奏折,要在延福,永安,永隆,熹會四坊之中建立學堂和醫館,諸位什麼意見?”
一時間朝堂靜若無聲,眾人你瞧瞧我,我瞧瞧你,心中想法很多,但是沒人出來回答,無人應和,也無人反對。
大臣們不知前因後果,紛紛猜想是皇帝自己想要趁著這個機會再提科舉製,用楊廣的名義當個出頭鳥。
沒人應和,因為大家都不想,沒人反對,因為朝堂之上的事情會被史官登記下來,難道他們上來就正麵反對說不讓平民讀書?讓他們種一輩子的地?讓他們做一輩子的力工?
心裡這麼想,但是不能這麼說,有名有姓的被記下來,對他們的名聲可沒好處。
而且誰知道皇帝葫蘆裡賣的什麼藥,還是不接腔最保險。
眾人最終都看向了楊廣,皇帝也叫到了晉王:“晉王出列。”
“兒臣在。”
“太子。”
“兒臣在。”
將兩個兒子叫了出來,楊堅又喊上了高熲:“高熲,對於此事你怎麼看?在民居內建立學堂,可以順勢推高大興城之房價,你覺得如何?”
高熲自然不摻和這樣的事情:“陛下,此那大興城之事,隻要對大興城有利,隻要對大隋有利,便都是好的。”
不反對不支持。
楊堅便問楊勇:“太子,你覺得呢?”
楊勇沉下心來:“學堂之事是好事。”
太子不方便說的事情,隻得太子一派的臣子來開口了,此時最堅定的太子黨元孝矩已經前往了洛陽,此時站出來的人讓楊廣意外是名將賀若弼。
與韓擒虎將軍共守南線,賀若弼官拜吳州(今揚州一帶)總管,韓擒虎剛剛回到南線,他就回了京師彙報,兩人不能同時離開南線。
“微臣覺得,此事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