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節後宮熱鬨,前頭也熱鬨,湊上了衛王楊爽回京,皇帝可是喜笑顏開。
幾杯酒下去麵對群臣爽朗大笑,再次誇獎楊廣:“晉王修建大興城,比朕預期的還要好,朕很是高興,朕再賞你一杯酒吧。”
楊廣起身飲酒,群臣隨著一起。
隨後楊堅又對著楊爽說:“衛王有喜事,朕也甚是高興,衛王妃懷了孩子,朕最小的胞弟立業成家生子,朕也算是對皇考有交代了。”
瞧得出來楊堅是真的高興,幾杯酒下肚就開始念叨了起來:“以前衛王就在朕跟前長大,我看他從這個小小個的娃娃長到現在都比朕高了許多,領兵打仗殺的突厥丟盔棄甲,朕啊深感欣慰。”
楊堅說的楊爽紅了眼眶,作為兄長,楊堅對楊爽確是長兄如父,儘到了所有的職責。
“來吧,諸位舉杯,朕與你們同飲。”
一番暢快之後,眾人依舊氣氛火熱。
但是一騎快馬此時抵達了大宮門口。
騎兵下馬高舉令旗:“邊關急報。”
核實信息,禁衛急忙帶著他入宮。
今日這樣的日子,不需通報,也就意味著事情緊急。
隨著邊關急報的消息傳到,傳令兵當即大喊:“啟稟陛下,邊關急報,長孫都尉消息,突厥內部矛盾加劇已到不可調和之境地,饑荒席卷各部,突厥軍打算奇襲朔州道(治今山西朔縣),沿途已經提醒守將,還請陛下決斷。”
聞言群臣有些慌亂,但是皇帝卻反而帶笑站了起來。
一拍椅子的扶手:“來的好,來了讓你們有來無回。”
皇帝此時中氣十足信心滿滿,對著眾人說:“諸位愛卿,突厥人囂張多年,此時大隋準備充足,是該將他們好好的教訓一番了。”
楊爽當即站了出來:“陛下,臣弟即日返回戰場,領兵對突厥作戰。”
楊堅滿意的點點頭:“辛苦伱了,這才剛回來一天又得出發,給你兩天的時間點齊糧草輜重出發。”
“是陛下。”
此時楊勇馬上站了起來:“父皇,二弟曾經說過天子守國門,兒孫死社稷,兒臣曾與突厥作戰,有對敵經驗,此次兒臣願意領兵前往對抗突厥,抵禦外敵,護我大隋。”
楊勇這一表態,氣勢高昂,皇帝也非常的滿意。
馬上就有臣子站出來:“陛下,太子殿下為人赤誠,其心可鑒,驍勇善戰。”
“陛下,萬不可讓太子殿下上前線,東宮為國本,太子殿下已經上過戰場打過突厥了,太子殿下其心可鑒但是陛下萬不可讓太子殿下再上戰場。”
“臣附議。”
“臣附議。”
楊勇在群臣附議中一甩袖子說:“諸位不必多說,我為父皇分憂乃是份內之責,區區突厥小兒難道還能傷我不成?”
“太子殿下不可呀!哪有太子殿下每次都到前線的道理?殿下雖然英武,但是戰場凶險,不可冒險。”
“胡說,我們大隋的江山,我是大隋的太子,守衛國家是應當的,哪有退縮的道理?”
聽著一群人裝腔作勢,裝模作樣的你一言我一語,楊廣一腦門子的黑線。
搞這麼多彎彎繞繞,上來就引用自己的那句天子守國門,兒孫死社稷,還不就是為了逼自己出來。
想想他們倒也還算克製,沒有明顯的點名自己。
看他們這副樣子楊廣想笑,但是在他們的討論聲中楊廣自己站了起來。
與其讓你們推我出來被動挨打,不如我自己站出來光榮受命。
“父皇,皇兄是太子,總管北齊之地,任務繁重,兒臣為大司馬,願意替皇兄出征邊關抵禦突厥,揚我大隋國威。”
楊廣這一番發言,顯然出乎了楊勇的預料,他們本來都盤算好了在皇帝麵前一唱一和,用楊廣的話講楊廣這個名義上的大司馬架上台,不得不出征。
本是覺得會讓楊廣為難,誰想到楊廣自己開口了。
目的倒是快捷的達成了,但是這話什麼意思?什麼叫替太子出征?這不是讓我得謝謝你?
楊勇當即就不乾了,還能讓你占了上風不成?
“父皇,二弟年幼,不善兵馬,做兄長的我不放心二弟上戰場,還是讓兒臣去吧。”
楊廣也馬上接腔:“父皇,皇兄身份尊貴,還是兒臣去吧。”
楊勇再次說:“不,父皇,讓兒臣去吧。”
楊廣聞言,哀歎一聲:“哎。”然後就不說話了。
楊勇再次詫異了,心中一萬匹草泥馬奔騰而過,無聲怒吼:“你t不爭了什麼意思?你說話啊,你t的說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