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後。
清晨。
天還沒亮,孫誌高就從床上爬了起來。
參加朝會。
官員們需在天色未明之前,就到宮門前守候。
雖然說在北宋這個時期,七品以上的官員,已經算是高級官員。
被稱為“升朝官”,具備上朝麵君的資格。
可卻也隻是具備資格罷了。
平時,那還是不配出現在朝堂之上,
尤其是孫誌高這種翰林院的修纂。
這倒不是說翰林院不行,而是孫誌高自身不行。
雖然,翰林院其主要職責負責編纂、修撰和校勘文獻,看上去沒有實權。
可北宋翰林學士承唐製,仍掌製誥。
雖然是負責編寫史書、整理典籍等工作,關乎文化傳承和曆史記錄。
可整個翰林院都具有參知政事的權利。
還為皇帝提供文化方麵的谘詢和建議,對朝廷的決策有一定的影響。
甚至……
翰林院就是孕育宰相的溫床。
北宋與南宋見於史冊的翰林學士總共有371人,其中有163人後來成了宰輔。
可以說在翰林院當中,聚集了皇帝身邊的文化顧問和文學大師等精英人士。
比如蘇軾,蘇轍兩兄弟,此時就在翰林院當中任職。
同盛長柏一樣都是庶吉士。
這是所有通過春闈的進士,都必須要經曆的一步。
也算是讓這些進士,更進一步的另類學府了。
其中表現優異者,會被陸陸續續的派出任職,其最多的去處就是禦史台,或者是中書省下轄管理的六部。
而其中表現不突出者,也會在翰林院當中任職滿三年後,被派出到地方做官。
不為彆的,就為了給新通過科舉的新晉進士,騰出地方。
而真正每日上朝的,乃是官職五品以上的官員。
這些官員才有資格,才需要每天上朝,向皇帝彙報政務等重要事宜。
而九品以上五品以下。
就如同孫誌高這樣品級的官員,隻有在每個月初一和十五的大朝會時,才能去上朝彙報一些比較重要的事情。
當然……
其中也有許多例外,比如一些特定的供奉官、員外郎、監察禦史、太常博士等官。
雖然品級不在五品以上,但也要每天都要參加早朝。
而今天既不是初一,也不是十五。
按照道理來講,孫誌高是沒有資格參加朝會的。
可昨天在翰林院的時候,卻是就從歐陽修那裡得到了一個消息。
仁宗特許他參加今日的朝會。
說實話……
對於這個消息,孫誌高心中是很驚訝的。
沒想到,歐陽修說的上達天聽之事,落實的這麼快,更沒想到,一篇三字經還有一篇弟子規。
居然會有這麼大的影響。
孫誌高本以為,這件事即便被歐陽修告知仁宗那裡,也不過就是降旨給些賞賜罷了。
就算升官也是通過禮部直接任命而已。
沒想到居然搞出這麼大的陣仗,趙禎居然會親召見自己。
而且不是單獨召見,而是直接在朝會上,當著文武百官的麵。
這……
想到即將麵臨的場麵,孫誌高心中難免有些緊張,這可是他第一次參加朝會。
以前隻有在電視當中,才能見到的場麵,如今就要親身經曆了。
這種感覺是相當複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