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誌高聽的目瞪口呆。
大致的意思就是,老王表示:朝廷的稅收收入雖然有所增長,但遠遠不能滿足龐大的開支需求。
主要就是在陳述冗兵、冗官、冗費,北宋一直以來的三冗問題。
麵對仁宗直接大膽發言。
表示如今北宋軍隊數量龐大,但戰鬥力低下,且存在大量的吃空餉現象,導致軍費開支居高不下。
更是直言,如今朝廷政府機構臃腫,官員數量眾多,且效率低下,且官員的俸祿和福利開支也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最後……
更是口出狂言。
表示朝廷舉辦的各種慶典、儀式以及宮廷生活等方麵的開支過於奢侈,進一步加劇了財政壓力。
“……”
孫誌高聽的一陣無言。
心中感慨,這老王當真是一個猛人啊!真是什麼都敢說啊!
三冗是很明顯的問題。
可隻有王安石敢於直接彈劾,最主要的是王安石還敢彈劾仁宗,認為宮廷生活方麵太過奢侈。
顯然……
這是在針對之前公主出嫁一事。
不過,其實在這方麵仁宗趙禎,相較於他老子已經很勤儉了。
其老子簽訂了檀淵之盟後,就已經瘋了。
熱衷封禪與祥瑞活動。
為了粉飾太平,進行了泰山封禪等一係列活動。
迷信祥瑞,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去尋找。
宣揚所謂的祥瑞之兆,編造“天書”降臨,推動“天書運動”,修建各種宮觀、舉行大量祭祀。
不僅耗費了巨額財富,還在一定程度上誤導了社會風氣。
宮廷生活奢靡。
宮廷中的各種開支巨大,追求奢華。
大宴群臣時常常場麵盛大,飲食講究,賞賜豐厚,這無疑增加了財政負擔。
“所以……”
“朕的大宋,是當真連修一條運河的錢糧都沒有了嗎?”
仁宗有些出神。
本就不佳的麵色,顯得更加怏怏。
他本以為在自己的治理下,大宋乃是太平盛世,天下安定。
可沒想到……
卻隻不過隻是表象罷了,內地裡卻是千瘡百孔。
“官家!”
“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取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
“隻要大力發展生產,廣開財源,就可以解決財政困難。”
“同時整頓軍務,改革官製,減少不必要開支的同時。”
“這是微臣寫的奏疏。”
“還請官家過目。”
對於仁宗的話,王安石沒有回答,也無法回答。
最後,王安石從袖子當中,抽出了一卷奏疏。
顯然是早有準備。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