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度支使當真是,文如其人!”
出了樊樓的門,王安石是一臉的讚歎。
“哎~”
“這又不在衙門!介甫兄何必如此見外,你我兄弟相稱就是了。”
“況且……”
“介甫兄,不也是同愚弟一樣嗎?”
能得到王安石這樣的評價,孫誌高實在是有些受寵若驚了。
文如其人?
不過是利益沒到位,而且張方平態度不夠恭敬罷了。
出淤泥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樣的評價,孫誌高可不敢用在自己身上。
文章隻是抄抄而已,騙騙彆人就行了,可不能把自己也騙了。
不過……
這句話如今在官場還有士林當中倒是大為傳播,幾乎成了讀書人,標榜自己的一句至理名言。
動不動就說,自己乃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之人。
現在回頭去想,盛明蘭當初的擔心真是多餘了。
這種文章!
誰會把自己往不好的方麵代入啊?
現在朝廷上下,那都是一個個以蓮花自詡啊!
“嗐!”
“這不一樣!”
“愚兄性子如此,做不來這種事情,可仲永卻是不然。”
“做得來而不去做,才最是難得。”
“而且愚兄可沒有仲永這般的才華,如同印稅這樣的舉措,愚兄可是萬萬想不出來的。”
“此舉倒是可以讓大宋暫緩一口氣了。”
王安石幽幽一歎。
不得不說,看人還是有點準的。
“……”
孫誌高眉頭一揚。
雖然王安石這話聽起來是在誇自己,可是怎麼總感覺不是很對味呢?
至於王安石後麵的話?
孫誌高沒有去接,也不想去接。
這老王!
彆看現在隻是個度支副使,可其心思卻大著呢。
改革這種事情。
太難,也太容易得罪人了。
現在的孫誌高沒有資格,也沒有能力去參與這樣的事情。
如果將來可以掌權,那再另說。
“還有一件事!”
“仲永,今日駁了那張方平的麵子,還是要注意一些。”
眼見孫誌高不接話,王安石也隻有熄了念頭。
在他心中,孫誌高這樣有才華的人,未來必定會有一番作為。
如果能夠成為誌同道合的同行者,那麼,對於積弊已久的大宋,將是絕對的幸事。
“放心吧!”
“介甫兄!”
“這個我心中省得!”
對於王安石善意的提醒,孫誌高自然是心中感激。
不過,既然敢撅了張方平,孫誌高心中不可能沒有計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