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
清晨。
早朝會上,孫誌高得到了一個好消息。
禮部尚書,還有大理寺那邊都確定過了,孫誌高此前遞上去的名單並無問題。
也就是說,這些人的位置已經空了。
“愛卿!!”
“這度支司一下空下來這許多位置,不知愛卿可有人選推薦啊!”
龍椅上的仁宗麵上含笑,看向孫誌高詢問。
“……”
“微臣,並無具體推薦的人選!”
“這官員認命的事情,自當通過吏部的考核,然後認命。”
孫誌高拿掉的這十幾人當中,有一半都是八九品的小吏員,無足輕重的小角色。
雖然孫誌高沒有明說,可這人選必然是要從翰林院當中挑選的。
而這對於盛長柏,還有蘇軾他們來說,不是難事。
而等到這些通過考核的名單遞到度支司,選用誰,劃去誰,他這個度支司還是有話語權的。
培植自己的根底,可不是說直接在朝堂上傻乎乎的舉薦就可以了。
雖然結果都一樣,明眼人都看的出來。
可隻要不擺到明麵上,那就沒有人可以說什麼?
“朕聽說,翰林院當中有幾位年輕學子同你交好,不知其才學如何?可堪大任?”
隻是,讓孫誌高沒想到的是,仁宗似乎對這件事也很上心。
“……”
孫誌高有些沉默。
不知道仁宗隻是隨口一問,還是另有審議。
“回官家!”
“同微臣交好的年輕學子,卻有不少,如果要說才學的話,眉州蘇家兒子,乃是我極為推崇的。”
不管仁宗的目的如何,孫誌高總不能不回答。
略微猶豫,就將蘇家兩兄弟推出去擋槍了,這兩位的才名可是從眉州直接傳到了汴京。
如若不是孫誌高橫空出世,這兩位才是眼下汴京城中最為矚目的人。
“哈哈哈!”
“這眉州蘇氏兒子的才華人儘皆知,愛卿可還有彆的人選推薦啊?”
仁宗不知為何笑的很開懷。
孫誌高都有些懵逼了,開口道:“如果不論年輕學子的話,曾鞏曾子固同樣才華斐然。”
雖然都是同門師兄弟,可曾鞏這位師兄,相比孫誌高還有蘇軾等人,已經是叔伯輩的人物了。
“好!”
“那就讓這曾鞏,還有這蘇軾二人,直接去度支司任職。”
“其餘的人,再由吏部進行考核補充。”
仁宗直接大手一揮就下了決定。
“?”
孫誌高有些傻眼了。
不是?老登,你這對我也太好了吧?
早知道是這樣話,孫誌高直接就把盛長柏的名字也報上去了。
本來想著兩家的關係,自己多多少少是要避諱一下的。
可沒想到,龍椅上的老登居然如此慷慨。
失算了啊!
彆說是孫誌高有些懵了,朝堂當中的其餘大臣,除了少數幾人心中有所明悟,其餘眾人也是各自對視,心中訝然。
這孫誌高到底憑何如此簡在帝心啊!
“度支使!”
“留步!”
“不日家母壽誕,還請度支使者一定要賞臉前來啊!”
“度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