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德九年,六月下旬。
夏日炎炎,驕陽似火,但整個長安城卻沉浸在一片緊張而又凝重的氣氛之中。
就在一個月前,那場驚心動魄的玄武門之變,讓整個大唐朝廷陷入了巨大的動蕩和混亂之中。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場劇變所帶來的影響開始逐漸平息下來。
儘管朝堂之上依舊彌漫著緊張的氛圍,但人們的生活也慢慢恢複了往日的平靜。
此時此刻,唐高祖李淵正身處太極宮之中。
這位曾經威震天下的皇帝,如今卻因為過度的驚嚇而無法再像以往那樣處理朝政。
他那憔悴的麵容和虛弱的身體,無不讓人感到痛心和擔憂。
麵對這種情況,李淵不得不做出一個艱難的決定。
他下旨命令秦王李世民監國,負責處理朝政的一切事務。
這個決定雖然讓一些人感到意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畢竟,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的表現可圈可點,展現出了非凡的才能和決斷力。
於是,李世民肩負起了監國的重任。
他深知自己肩上的擔子有多麼沉重,也明白自己必須全力以赴,才能夠穩定朝局,讓大唐重新走上繁榮昌盛的道路。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李世民日夜操勞,不辭辛苦地處理著各種政務。
他廣納賢才,聽取各方意見,積極推行改革措施,努力改善民生,使得大唐的局勢漸漸穩定下來。
在李世民的不懈努力之下,大唐逐漸從玄武門之變的陰影之中走出來,開始迎接新的發展機遇。
雖然李世民這個月已經開始主持朝政之事,無論是權力還是禮儀等各方麵,都享受著與太子一般無二的待遇,然而李淵卻一直未曾下旨正式冊封他為太子。
朝堂之上,局勢風起雲湧。除了李綱和魏征這兩位忠臣良將幸免於難外,其餘大大小小原本隸屬於太子李建成以及齊王李元吉麾下的眾多黨羽,無一幸免地遭受了一場慘絕人寰的血腥洗禮。
不僅如此,這些人還都被殘忍地誅滅了三族,以儆效尤。
整個長安城的六月,仿佛被鮮血浸染,化作一片令人毛骨悚然的血紅之色。
街頭巷尾彌漫著濃烈的死亡氣息,百姓們惶恐不安,生怕這場政治風暴會牽連到自己。
而那些曾經與李建成、李元吉關係密切的人家,則更是如履薄冰,整日提心吊膽,唯恐厄運降臨。
尚書省刑部大獄內
李世民端坐在一間乾淨通風的牢房內,他的麵前擺放著一張木質方桌,上麵放置著幾碟精致的菜肴:
一碟醋芹散發著誘人的香氣,清新爽口;一盤冷切牛肉紋理分明,色澤誘人;還有一盤燒雞金黃酥脆,令人垂涎欲滴;此外,還有兩壺米酒汁,醇香四溢。
“二位先生,請嘗嘗這些食物吧,這都是特意為你們準備的,都是你們平日裡喜愛的口味。”
李世民語氣溫和地勸說道。
然而,李綱卻坐在桌子的另一邊,挺直了身子,倔強地扭過頭去,甚至不願正眼瞧一下李世民。
他義正言辭地說道:
“秦王啊,你還是死了這條心吧!忠臣自古以來隻侍奉一個主公,而你竟然殺害太子,囚禁皇帝,這種行為簡直就是篡位叛逆,天理難容!
無論如何,我絕對不會向你屈服投降的!”
與此同時,魏征更是怒目圓睜,毫不畏懼地直視著李世民,眼中充滿了憤怒與不屑。
他的聲音鏗鏘有力,仿佛要將心中的不滿與憤恨全部發泄出來:
“你這樣的行徑,必定會遭到天譴!我們身為臣子,怎能容忍如此不忠不義之事?”
李世民靜靜地聽著他們的指責,並沒有動怒或爭辯什麼。
他知道眼前的這兩位忠臣有著堅定的信念和原則,但他也堅信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出於對國家和人民的責任。
他深知李綱和魏征都是才華橫溢、德高望重之人,如果能夠得到他們的支持與輔佐,對於未來的治理將會大有裨益。
李世民想想來之前,李泰和他說的話:
“李綱這個醜老頭,脾氣就是塊茅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父王不能對其態度強硬,也不能過於懷柔。而魏征的態度也差不多。
要想收服此二人,隻能如此如此,這般這般
如果父王覺得這倆老貨實在可氣,不如讓我來”
李世民覺得李泰對於李綱和魏征的形容真的很貼切,於是也不與他置氣,喚人找來李泰。
李泰來到之後,看見李綱說的第一句話就讓他破防了:“李老頭,聽說你是太子殺手?”
李綱這輩子最為後人所知的事情,莫過於擔任太子的老師一職。
但真正令他聲名遠揚的原因並非來自於教育成果的卓越,反倒是一次次慘痛至極、無法翻身的徹底失敗。
他的一生中曾教導過三位太子殿下,令人遺憾的是,這三位弟子最終無一人能夠登上皇位寶座,而且他們的結局一個比一個悲慘淒涼。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