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東立馬把妹妹喊了過來。
這年頭本來就沒啥玩具,和泥是最好玩的。
既能乾活,又能哄孩子,簡直一舉兩得。
陳東叫妹妹如何塑性,妹妹也很聰明,雖然動作有些笨拙,可還是有模有樣地乾。
沒過多久,地上已經出現幾個歪歪扭扭的黃泥碗。
陳東趕緊拿到外麵,磚窯的火尚未熄滅,這對黃泥來說,這溫度是正好。
如果用燒磚的溫度,最後隻會得到一些碎塊。
相比來說,黃泥的操作難度更高。
最難的就是恒溫,必須讓窯內溫度達到300度上下。
在這個連溫度計都罕見的年代,這全部要靠經驗。
二十五分鐘以後,土窯被打開,伴隨著騰騰白煙,四個黃泥碗出現在陳東麵前。
碗的表麵微微有些開裂,要麼是溫度高,要麼是時間長。
除了開裂的問題,這碗沒什麼缺點!
開乾!
陳東拉著周晴,準備大乾一場。
周晴有些遲疑,她之間見過泥匠,應該有個轉軸,什麼都沒有,靠什麼做?
陳東當然知道,那東西學名叫離心軸。
主要是通過上下左右拉扯形成的離心力,讓陶器中空,在拉扯的過程中成型。
可那東西製作起來相當麻煩,會嚴重拖垮進度。
而這種麻煩,豈是用一塊平整的木板就能解決。
徒手塑的形,肯定是歪歪扭扭。
隻要有了基礎的模樣,再用木板在內外側摁壓,黃泥比較絲滑,滑動木板也沒有滯澀感。
起初周晴還不太熟練,做了兩個七扭八歪的陶盆。
好在周晴靈性高,做了三五個之後,明顯變得好看許多。
現在最高興的,當屬老太太。
老太太是做飯的主力,平時最犯愁的是少碗短筷。
現在用的瓷碗,還是她當年結婚的嫁妝,掉瓷不說,吃飯的時候還把周晴的嘴紮了。
有了這些東西,再也不用犯愁了!
人一旦有了希望,做什麼都有勁兒,連刺骨寒風吹在臉上都不覺得冷。
塑性的塑性,燒窯的燒窯,誰都不需要分配,大家很有默契地找到自己的位置。
人心齊,泰山移。
這條簡易的流水線,讓陳家在半夜的時候,多了一整套陶具。
大到水缸米缸,小到盆碗,這才叫一應俱全!
老太太合不攏嘴,看向米缸的時候,嘴角露出一抹苦笑。
“你這小子,做個米缸有啥用?”
“你家我是有米啊,還是有麵啊?再說了,就算有,那也是公家的!”
陳東反複摸索著米缸:“隻是現在沒有而已,你怎麼不知道以後沒有呢?”
“啊?”
老太太有些驚訝:“東子,咱可不能胡來啊!”
對此,陳東隻是淡然一笑。
所有計劃,全部藏在他心裡……
喜歡重生1959:進山打獵,開局救下女知青請大家收藏:重生1959:進山打獵,開局救下女知青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