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的稀缺,讓陳東變得格外謹慎。
中碳鋼是他誤打誤撞搞出來的,下一次可能就沒這麼好運氣。
也就是說,在鍛造連弩這件事上,他的容錯率為零。
思來想去,陳東放棄鍛打,改為更複雜的鑄打。
鍛打的金屬器更加耐造,但每一步都要格外小心,哪怕偏倚半寸,所有都要推翻重來。
而鑄打則是先塑出模型,把鐵水灌到模具裡,最後再脫模。
以後用的3d打印技術,就是從這裡得到的靈感。
陳東罕見地麵露嚴肅,讓所有人都上樓,自己在工作台上慢慢來。
工作台前。
陳東盯著圖紙,回頭取來一方黃泥,又在黃泥裡摻上一些鹽,增加其韌性。
弩最關鍵的部件是弩機,前麵連著弓弦和弓臂,下麵掛著扳機。
可以說,整套擊發配置都在其中。
陳東兩手盯著圖紙,兩手捧著泥團,先按圖紙的樣子塑出粗形,再用尺子量出每個細微的差距。
機殼比較好做,隻是一個長方形的盒子。
弩機中的核心是“牙”,是一個月牙形的掛鉤,剛性必須大,否則經受不住反複發射帶來的衝擊力。
另外,就是其中韌性彈簧。
彈簧韌性不夠,弩就非常容易卡殼。
陳東隻能用最細的木棍,在泥坯內部一點點雕刻。
隻是這一個結構,就耗費了陳東一整天的時間。
終於到了晚上,弩機的模型終於完成!
此時陳東才注意到,自己眼睛的酸脹,和燈光有很大的關係。
地下室幾乎沒什麼通風設施,用火把照明會加劇氧氣消耗,唯一能用的就是半截洋蠟。
而且,洋蠟也所剩不多了,要不是陳東做東西,平時也不舍得用。
這照明的事兒也得解決!
……
終於熬到第二天,陳東略帶忐忑,又滿心期待的拿出窯裡的泥坯。
因為加了鹽,所以黃泥坯子變得格外堅硬,這算是簡單的硬化處理。
現在隻盼著,坯子能抗住上千度的鋼水!
一切準備就緒,陳東把燒好的鋼水倒進模具。
“哢噠。”
泥坯表麵出現輕微的裂紋,陳東登時心頭一慌。
彆說是他,就算是身經百戰的老師傅,也會有坯子開裂的時候。
最好的辦法就是放慢速度,間接減輕泥坯壓力。
小小一坩堝的鋼水,足足倒了半個小時。
而泥坯表麵已經布滿網狀裂紋……
等待!
這種等待讓陳東有一些心焦,眼皮都不敢眨,生怕下一秒就前功儘棄。
就這麼一直熬到下午,坯子表麵已徹底變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