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追殺,速度與激情?伽馬射線炮對轟?激烈的登艦作戰?
並不是,星際追殺是件很無聊的事情。
首先,雙方速度很快。
超光速狀態就不用說了,幾乎無法被探測,幾乎無法被針對。
正常高速飛船低光速巡航速度在05倍光速到07倍光速之間。
在這個速度下,飛船幾乎不可能做機動動作,轉向和加速減速都是非常危險的操作。
星際航行中,飛船墜毀有幾大因素,誤操作導致解體;迷航撞擊或者高速進入天體引力範圍導致解體;遭遇星際海盜;船隻過於老舊功能性損壞墜毀等等。
航行意外導致的解體比人為因素加起來少得多。
物理對於逃亡者和追殺者一視同仁,因此飛船航行區域多位於確定航線。
傳統意義上的星戰一般發生在低速區間,即飛船速度低於01倍光速。
在這個速度區間,我們可以看到伽馬射線炮對轟、導彈滿天飛、互相登陸等等滿足普通人想象的星際戰爭場景。
現實中,絕大部分空戰都發生在02倍光速到04倍光速之間。
飛船速度越低,距離越接近,被伽馬射線炮命中率越高。
成熟的艦隊指揮官,會利用速度和裝備優勢壓製對方速度,提高己方命中概率,降低對方命中概率,憑借概率慢慢耗死對方,
那麼如何讓一艘高速飛行的飛船減速呢?
暴力點的直接動用引力彈,改變一大片區域的引力常數,迫使飛船減速。
這種先進武器價格昂貴,且需要超級軍艦搭載,寧氏集團沒有也用不起這麼先進的武器。
也可以就地取材,在飛船航線前方布置障礙物迫使目標轉彎降速。
例如伽馬射線炮,天體等等。
總之,想儘一切辦法迫使被追擊方降速。
被追擊方則是想儘一切辦法增速。
一旦被追擊飛船速度達到04倍光速以上,基本上追擊方隻能目視被追擊方一直加速,進入超光速狀態,逃之夭夭。
這是雷達接觸狀態下的戰術選擇。
非雷達接觸狀態,也就是追蹤狀態的戰術選擇更加簡單枯燥。
第一,占據航線。
第二,大撒幣,大力出奇跡,廣撒網,也就是拿錢砸人,派一千艘飛船追捕一艘飛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