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柱的聲音沉穩而有力,在會議室裡回蕩。
“低溫裝配,就是將零件冷卻到零下二十攝氏度,利用熱脹冷縮的原理,縮小零件尺寸,從而更容易地進行裝配。裝配完成後,隨著溫度回升,零件恢複到正常尺寸,就能達到更緊密的配合,消除裝配間隙帶來的誤差。”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眾人,將他們或疑惑或沉思的表情儘收眼底。
“這種方法不僅能解決裝配間隙問題,還能提高設備的使用壽命。因為緊密的配合能減少零件之間的摩擦和磨損,從而延長設備的使用年限。”
他接著解釋道:“我知道各位專家可能有所顧慮,畢竟低溫環境的製造和維持需要一定的成本。
但我已經充分考慮了這個問題,選擇的零下二十度,並非極低溫,以目前的製冷技術完全可以實現,成本也在可控範圍內。相較於它帶來的性能提升和使用壽命延長,這筆投入是值得的。”
何雨柱從係統中得知,這種在21世紀普遍的裝配方式,在這個時代卻鮮為人知,主要是因為製冷技術的局限。
但他巧妙地避開了極低溫,選擇了更容易實現的零下二十度,既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又符合現實條件。
領導聽完何雨柱的解釋,陷入了沉思。
這個方案確實很有吸引力,但所需的投資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他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目光投向在座的專家教授。
“各位專家,你們怎麼看?”
專家們交頭接耳,低聲討論著。
一位頭發花白的教授推了推眼鏡,緩緩說道:“何工的這個方案確實很有創新性,理論上是可行的。但是,實際操作中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
楊開誌廠長和安寧總工程師也交換了一個眼神,心中都有些忐忑。
這次研討會的結果,將直接影響到廠裡的未來發展。
這時,一直沉默不語的燕京大學趙剛教授突然開口了:“我有一個問題……”
他銳利的目光直視著何雨柱,“你設計的合金材料,精度要求很高吧?”
“沒錯,趙教授果然慧眼如炬。”何雨柱坦然承認,“我設計的合金材料,精度要求確實很高。正因為如此,低溫裝配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它的優勢。”
他頓了頓,聲音更加洪亮,而且由於何雨柱使用的合金性能比較高,零件精度要求也高,在低溫裝配之後,各部分的間隙將會很小,這也能有效的提高設備的使用年限。隻要按要求保養使用,那這些設備的使用壽命將會是很長的。”
何雨柱拿起粉筆,在黑板上畫了一個簡單的示意圖,解釋道:“大家可以看到,當零件在常溫下裝配時,由於加工精度和熱膨脹的影響,會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間隙。”
他指著示意圖上的間隙,“這些間隙,雖然很小,肉眼幾乎難以察覺,但卻會影響設備的性能和壽命。在高速運轉過程中,這些微小的間隙會造成零件的摩擦和磨損,從而降低設備的精度和使用壽命。”
他繼續說道:“而低溫裝配,正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通過將零件冷卻到零下二十攝氏度,我們利用了材料的熱脹冷縮特性,縮小了零件的尺寸。這樣一來,在裝配時就能實現更緊密的配合,消除這些惱人的間隙。”
他用粉筆在圖上標注了低溫裝配後的間隙,“大家看,低溫裝配後的間隙幾乎為零。這樣一來,就能最大程度地提高設備的性能和使用壽命。”
何雨柱放下粉筆,環視眾人,自信地說道:“而且,我選擇的零下二十度的裝配溫度,並非隨意而定。經過精確計算,這個溫度與設備的正常工作溫度之間存在一個最佳溫差。
這個溫差,既能保證裝配的緊密性,又能避免溫差過大帶來的其他問題。”
他頓了頓,補充道:“當然,如果我們能進一步提高加工精度,並采用更先進的製冷方法,還能進一步提升設備的性能。”
這時,之前提問的趙剛教授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說道:“我明白了……原來如此……”
眾人這時也是恍然大悟,原理他們都懂,無非就是熱脹冷縮,但很少有人把這往裝配機器上想,更沒有人把這當成一種裝配手段。
他們也許在維修設備時會順手使用這樣的方法,但沒有誰真的把這當成常規手段來用。
黎部長額角滲出細密的汗珠,他下意識地扶了扶眼鏡,鏡片後的目光閃爍不定。
研討會的氣氛已然失控,原本他隻是想召集專家們對何雨柱的方案進行一番論證,就算方案行不通,也能為以後的研究提供些許思路。
可現在,何雨柱的低溫裝配法不僅獲得了專家們的一致認可,甚至連軍工方麵的代表都對何雨柱的設計讚不絕口,認為他的方案甚至還有些保守了!
會議室裡嗡嗡的議論聲如同潮水般湧來,黎部長感到一陣頭暈目眩。
他隱約聽到有人提到“工業體係升級”、“跨時代意義”等字眼,這些詞語如同重錘般敲擊著他的心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