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以安看見三人的疑惑,朗聲解釋道:“這是我給我們秦家村找的一條致富路。”
“我們靠近官道這是交通便利,又背靠大山,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山資源豐富。”
“這小小的一包香料在京城賣價一兩。一兩銀子,可以讓秦家村的一戶人家吃幾次肉啊。”
“如果是好多一兩銀子呢?”
“難道裡正爺爺你沒有想法帶領我們秦家村走出去嗎?
村長爺爺現在這是一個機會。
夫子你難道不想在進一步嗎?”秦以安排對著三人說道。
裡正不是庸才,微微想了想就理解了秦以安的意思。
夫子也知道,如果秦家村富裕了,自己哪怕考不上但是秦家村裡走出去的孩子也會越來越多,總會有一個走的遠的。
“以安,你,你……有什麼想法。”裡正顫抖著問道,一兩銀子的誘惑力實在太大了。
“京城所販賣的香料,產量少且味道沒有我們的好。
我已經和許氏食館談好了,我們能生產出來多少他們就收多少。
這算是穩賺不賠的買賣,隻要保證質量和產量。”秦以安說著自己的安排。
其實這香料完全是秦以安朝係統要的配方,京城的售賣人也是他,他借著嶽母的名頭和許家談起的生意,為了感謝嶽母,送了嶽母一個大棚養殖的技術。
古代宗族之間的關係很深,而且自己走官場不可能離開宗族,再加上秦家村的裡正還有村長都對他不錯。
拉一個人是拉,拉一群人也是拉,還能給自己建造屬於自己的班底。
眾人聽著都心頭一片火熱,就連秦老太都聽懂了,莊家人彆的缺就是不缺力氣啊。
“但是,要開班香料廠首先需要資金。隻有把前期資金問題解決了,後麵才能有源源不斷的回報。”秦以安不想升米恩鬥米仇,不能什麼都大包大攬。
“以安,你覺得初期投入大概要多少資金。”村長算了算家裡的錢財問道。
“就算先建一個小一點的廠房,我覺得最少也需要200兩。”
“嘶,以安這也太高了。我們村裡誰也掏不出200兩啊。”夫子大概根據學生的樣子想了一下各自的家長,覺得有點難辦。
“我知道沒有哪家可以拿出來,如果是讓一家來出這筆銀子,許氏就可以拿出來。
我沒有選擇和許氏合作就是想這個生意是我們秦家村的。
裡正,我們可以這樣,每家都出錢,算作入股。香料廠建起來了,再到香料廠上班,年底分紅。”
“好主意啊,以安。”裡正大喜。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