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清晨的第一縷曙光還未穿透黑暗,時針剛指向5:30,林芷琪就已從睡夢中醒來。她迅速換上運動裝,輕手輕腳地走出宿舍,開始了她每日雷打不動的晨跑。校園的小徑在路燈的映照下泛著昏黃的光,四周靜謐得隻能聽見她均勻的呼吸聲和輕快的腳步聲。晨跑於她而言,不僅是鍛煉身體,更是一種對自我的磨礪,在這日複一日的堅持中,她感受到了自己的堅韌在不斷滋長。
晨跑結束後,芷琪稍作整理便前往教室上早自習。教室裡的燈光有些刺眼,她揉了揉眼睛,翻開書本,開始複習昨天的功課和預習今天的內容。周圍同學陸續到來,漸漸有了些許交談聲,但芷琪絲毫不受影響,她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眼神專注而明亮。早自習結束後,食堂裡彌漫著食物的香氣,芷琪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排隊打飯,然後找了個空位坐下,享用這簡單卻能為她帶來能量的早餐。
上午的課程安排得十分緊湊,四節課接連不斷。第一節課是音樂理論課,老師在講台上滔滔不絕地講解著音樂的基本原理、和聲的構成以及各種音樂風格的特點。芷琪全神貫注地聽著,手中的筆不停地在筆記本上記錄著重點,偶爾還會在書上標注一些自己的理解。她深知這些理論知識是她音樂之路的基石,每一個概念、每一個音符都像是一把鑰匙,能開啟她創作的靈感之門。
第二節課是聲樂技巧課,教室裡傳來悠揚的歌聲。芷琪跟著老師的指導,不斷調整呼吸、發聲位置和共鳴,從最基礎的音階練習到演唱經典的聲樂作品片段。她努力讓自己的聲音更加圓潤、飽滿、富有感染力。在練習過程中,她也會遇到一些困難,比如高音部分的轉換不夠自然,但她從不氣餒,一遍又一遍地嘗試,向老師和同學請教,直到掌握正確的方法。
第三節課是視唱練耳課,這是一門考驗音樂感知能力的課程。芷琪戴上耳機,仔細聆聽著耳機裡傳來的各種音程、和弦和旋律,然後迅速在紙上寫下答案,或者用自己的聲音模仿出來。這需要高度的專注力和敏銳的聽覺,每一次準確的回答都讓她感到欣慰,每一次的失誤也讓她更加努力地訓練。
第四節課是音樂史課,老師帶著同學們穿越時空,領略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音樂發展曆程。從古老的古希臘音樂到中世紀的宗教音樂,從巴洛克時期的華麗風格到古典主義時期的嚴謹結構,再到浪漫主義時期的情感宣泄和現代音樂的多元創新。芷琪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生動的音樂畫卷在眼前展開,那些偉大音樂家的故事和作品深深打動著她,她從中汲取著音樂創作的養分,思考著如何在傳統的基礎上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獨特音樂。
經過短暫的午休,下午芷琪來到了遊泳訓練館基地。一進入館內,那熟悉的消毒水味道和泳池的波光粼粼便映入眼簾。她換上泳衣,戴上泳帽和泳鏡,做了一係列熱身運動後,走到泳池邊,一個漂亮的跳水動作,整個人就像一條靈活的魚般潛入水中。
在水中,芷琪開始了蛙泳訓練。她的劃水動作標準而有力,腿部的蹬水節奏恰到好處,每一次呼吸都與動作完美配合。教練在一旁仔細觀察著她的動作,時不時地指出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她認真地聽著教練的指導,調整自己的姿勢和力度。蛙泳訓練結束後,她又開始了自由泳的練習。自由泳的速度更快,對體能和技巧的要求也更高。她在水中快速地劃動雙臂,雙腿有力地打水,身體如離弦之箭般向前衝去。在遊泳訓練中,芷琪感受到了水的力量和自己身體的極限,但她從不放棄,不斷挑戰自我,因為她知道隻有在這種高強度的訓練下,才能在比賽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傍晚時分,芷琪結束了遊泳訓練,匆忙回到宿舍洗漱換衣後,又趕去上作曲課。作曲教室裡擺放著各種樂器,同學們圍坐在一起,老師在黑板上講解著作曲的基本方法和流程,從主題的構思到旋律的發展,從節奏的設計到和聲的搭配。芷琪聽得津津有味,她的腦海中不斷浮現出各種音樂片段,像是無數個小精靈在跳躍。她積極參與課堂討論,與同學們分享自己的想法,也從彆人的觀點中獲得啟發。
回到宿舍後,芷琪沒有絲毫的疲憊,反而充滿了創作的熱情。她坐在書桌前,打開台燈,拿出紙筆,準備開始自己作詞作曲。她閉上眼睛,回想著一天的經曆,那些晨跑時的寧靜、上課的知識、遊泳時的力量感都成為了她創作的靈感來源。
她首先確定了歌曲的主題——夢想與堅持。在歌詞方麵,她寫道:
《夢想之光》
主歌1:
晨曦未亮我已奔跑在路上,
汗水滑落夢想滾燙。
校園小徑腳步聲響,
那是追逐希望的樂章。
早自習裡知識心中回蕩,
書本翻頁似展翅膀。
早餐香氣能量滋養,
準備迎接挑戰從不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