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次可是襲擊了兩個和鎮子的巡邏隊,那幫牲口要是不按套路出牌,直接攻打我的老巢。
他們要是把我的老巢給端了,我找誰說理去?
再說,你們不是還有六七十人嗎?
我們一百多人,伏擊他們一百來人,優勢在我?”
如果沒有看到張龍遊擊隊的裝備,和他們的戰績,僅僅聽到張龍說一百來人的遊擊隊伏擊一百來人的日偽軍,還說優勢在我,人家一定會說張龍狂妄。
但是在知道遊擊隊的人員裝備後,就不會這麼認為了。
肖一山在內心嘀咕道:“老子要是一個連有十挺輕機槍,一門90毫米迫擊炮,還有幾十支20響駁殼槍,伏擊四五十人的小鬼子和五六十人偽軍,老子也能狂妄地說優勢在我。”
1939年3月6日,也就是正月十六,張龍帶著近五十人的遊擊隊員會同郭顯的遊擊隊六十多人,共計一百餘人,下山伏擊日偽軍在卞橋鎮外出巡邏的日偽軍巡邏隊。
看著張龍的迫擊炮小組又在建立他們的炮兵陣地,郭顯溜達過來。
“張隊長,你們這次帶了多少炮彈?這一仗很有可能我們都要仰仗這門迫擊炮了。”
郭顯這話沒毛病,如果真的的伏擊戰,依靠伏擊部隊十挺輕機槍,完全能夠在伏擊戰發動的瞬間,就殺傷日軍大量的有生力量。
十個彈夾清空,殺傷三十來個鬼子應該沒有什麼問題。
剩下的十來個鬼子,在機槍壓製下,肯定也不會有什麼作為的。
而且,沒了發揮二十響快慢機的作用,這次伏擊陣地距離日偽軍巡邏的小路也就五十來米,完全在二十響快慢機的殺傷範圍內。
這個時候,裝備二十響快慢機的戰士,已經把他們的駁殼槍和木質槍套連接了起來。
一把山寨版衝鋒槍就這麼誕生了。
五十米左右的二十發的彈夾快慢機,就算采用點射模式,也能完全壓製裝備栓動步槍的日偽軍士兵。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都是伏擊成功的前提下。
如果伏擊失敗,伏擊戰打成陣地戰,雙方的作戰距離被拉到兩三百米。
那對遊擊隊就極其不利了。
總的來說,兩三百米的距離上,日軍士兵使用三八大蓋,還有相當的準確率,而且日軍裝備的89式擲彈筒,對我伏擊部隊的機槍組的威脅也是相當的高。
一名熟練的擲彈筒射手,在兩三百米的距離上,首發命中目標的準確率能夠達到百分之八十。
有統計表明,抗戰中,我方輕重機槍有百分之八十是被日軍的擲彈筒敲掉的。
如果伏擊戰變成陣地戰,張龍這麼90毫米迫擊炮就成了致勝的關鍵了。
為了避免被日軍擲彈筒威脅,鄭三炮把90毫米迫擊炮的陣地設置在距離日偽軍我巡邏線路的八百米外的山梁上。
不僅能夠俯視整個戰場,還能有效地避開日軍擲彈筒的威脅。
需要說明的是,日軍的89式擲彈筒的最大射程能夠達到七百米。
而日本製造90毫米迫擊炮的射程能夠達到三千八百米。
鄭三炮表示,用這款迫擊炮打六七裡外的目標有些費勁,但是用來打擊一兩裡的目標,那絕對是手拿把捏的事情。
喜歡抗戰之兵出沂蒙請大家收藏:抗戰之兵出沂蒙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