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轉眼已是數月之後。
“夜太,你覺得我今天能否將這棵小樹打斷?”
陳冬站在一棵不算太大也不算太小的樹前,目光堅定,他已經對著這棵樹揮拳六萬五千三百二十九次。
“這棵樹確實比昨天那棵要粗壯,但你還是要控製好力度,不要一拳就把它打斷。”
夜太回應道。
經過數月的刻苦訓練,陳冬早已不再滿足於院中被換了無數次的槐樹木樁,它們已經被他打斷無數次,於是他開始前往萬木山深處尋找更適合的樹木進行拳擊訓練。
在這段時間裡,他的力量有了顯著的提升,不僅雙腿小腿各綁了十根玄重石,每隻手小臂處也各綁了十根玄重石。
這些玄重石的總重量達到了驚人的四千斤,但陳冬已經完全適應了這份重量,對他來說,這些石頭的重量就像是他日常穿著的衣物一樣自然。
麵對眼前的小樹,陳冬現在一拳的力道超過了八千斤,如果全力一擊,他可以輕易地將這棵樹洞穿,但夜太要求他不能這麼做。
夜太強調的是控製力道,不讓樹輕易折斷,這也是他囑咐陳冬的原因之一。
陳冬明白,真正的力量不僅僅在於能夠發出多大的力,更在於能夠精準地控製這份力量。
他需要在不破壞樹木結構的前提下,發揮出最大的力量,這樣的訓練對他的控製力和力量的精準運用有著極大的幫助。
陳冬深吸一口氣,調整自己的呼吸和力量,他的拳頭如同流星一般劃過空氣,每一次擊打都準確無誤地落在樹乾上。
他的拳頭發出沉悶的響聲,但小樹依然堅韌地站立著,沒有被打斷。
陳冬如今已經深刻領悟到,蠻牛撞這套功法的精髓在於蓄力和暗勁的運用。
為何蠻牛撞的第一式“碎木”不是三十拳或二十拳,而是三十六拳?這其中大有學問。
要達到蠻牛撞第一式“碎木”的完美境界,拳數若過多,修士體內的靈力難以持續供應;若拳數過少,則無法充分發揮其潛在的威力。
三十六拳,不多不少,恰到好處。
陳冬現在每天進行數萬次的拳擊訓練,但這些訓練,從整體上看,僅僅隻能算作蠻牛撞第一式拳勢中的一拳。
他深知,要將蠻牛撞的威力發揮到極致,需要的不僅僅是數量,更重要的是每一拳的質量。
在陳冬的腦海中,蠻牛壯功法的要求極為嚴格。
碎木第一式的三十六拳中,第一拳的力道至少要達到八千斤,而隨後的每一拳,力道都必須比前一拳更強。
如果力道不增反減,那麼蠻牛撞的攻勢將大打折扣,無法發揮出其應有的破壞力,陳冬在訓練中不斷體會和實踐這一原則。
他的每一拳都力求比前一拳更加強勁,每一次揮拳都像是在挑戰自己的極限。
隨著時間的推移,陳冬對力量的控製越來越精準,他的拳勢越來越猛烈。
他開始理解,蠻牛撞不僅僅是一種外在的拳擊技巧,更是一種內在的力量修煉。
每一次揮拳,都是對自身力量的一次探索和超越。
陳冬的拳頭,如同被賦予了生命,它們不僅僅是肌肉和骨骼的簡單運動,而是充滿了意誌和精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