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朝——”
趙煦身旁,劉成恩扯著嗓子喊道。
“見過陛下,恭請聖安。”
百官躬身行禮,齊喝道。
趙煦麵帶威嚴,拂手應喝“朕躬安。”
“太皇太後安?”
百官齊聲回應。
高太後端坐鳳座,輕微頷首,淡淡道“躬安。”
“諸位愛卿,免禮平身。”趙煦輕輕擺手,麵帶笑容。
“多謝陛下。”
百官行禮,文武分列,開始議論朝政。
垂拱殿內,立馬變得熱鬨起來,文人引經據典,罵人不帶臟字。
武官不懂,一個個閉目養神,唯有說到他們之時,才會跳出來反駁。
不過,大宋在打壓武將方麵,基本所有文人都保持一致,隻要有武將一冒頭,文臣立馬統一戰線,懟得武將啞口無言。
武將最終因為嘴太笨,又不能動手,隻能吹胡子瞪眼。
多日不上朝,王行之看得津津有味,就差拿一把瓜子坐下來,看戲。
經過將近兩個小時得唇槍舌劍,朝會也到了尾聲。
王行之果斷當起了老實孩子,乖巧的站在自己的位置,因為他清楚,今天朝會,真正的風波即將開始。
“諸位愛卿,可有本要奏?”
待百官討論完,趙煦看著眾人朗聲開口。
百官聞言,一個個當起了鵪鶉,這段時間趙煦主政,威勢漸深,給百官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等了一會,見沒人說話,趙煦朗聲道“既然無人有本,那朕就說兩件事。”
“臣等恭聽。”
百官行禮,一些人麵色發白,額頭直冒冷汗,因為這段時間以來,凡是趙煦主動開口的事,定然會有人要遭殃。
趙煦抬眼,朗聲開口“大理寺卿,滅門、采花兩案現在進展如何,涉案人員可有抓捕?”
“回陛下,未……未曾抓捕。”
大理寺卿身子一哆嗦,趕緊出列在大殿中心跪下。
“那愛卿可曾記得,朕給爾的時限?”趙煦雙目之中閃過一抹冷意,臉上掠過一抹冷笑。
十幾天前,他刻意讓大理寺負責審查滅門與采花兩案,就是想要奪取大理寺卿的位置。
畢竟,在劉沉死後,新任的大理寺卿是由呂大防推薦,是呂大防的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