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
很快,王稟來到王行之身前幾步,下馬前行,來到王行之麵前,恭敬的對王行之行禮。
“為何?”
王行之目光複雜的看著王稟,輕聲詢問。
王稟能曆史留名,被稱為鐵血悍將,應當不是什麼兩麵三刀之人。
王稟沒有隱瞞,開口解釋道“祖上名諱審琦,乃義社十人之一。”
“還在後周時期,太祖曾多次救家祖於危難,所以祖上曾有過訓誡,王氏子孫,不可反宋。”
“我這一脈,雖是旁係,但也不敢違背祖上訓誡。”
“大人雖未返宋,但所做之事,卻是讓屬下惶恐。”
“原來如此。”
聽到解釋,王行之有了些許明悟,義社十兄弟北宋開國之初名頭極大,但說起來十人雖然是結拜,但關係卻是與劉關張相差很遠。
後來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義社十人人人自危,就是與趙匡胤關係最為親密的石守信、王審琦幾人,也是裝瘋賣傻,以奢求趙匡胤不會將他們當成狡兔。
趙匡胤因為愧疚,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而王審琦隻活到了開寶七年,隻活了四十九歲,就去世。
但王審琦一死,王家雖然凋零,趙匡胤也不知是不是起了愧疚之心,追封王審琦,對其子嗣多有照拂。
隻不過,一朝天子一朝臣,趙光義即位後,對所謂的義社十兄弟,更是沒什麼好感,又是一番打壓。
但因為王審琦早死的原因,並沒有太大威脅,再加上王審琦兒子是趙匡胤女婿的原因,雖未得到重用,但也沒有就此斷了傳承。
其實,說起來,趙匡胤雖不像劉邦、老朱一樣,屠殺功臣。
但對功臣其實並不好。
可王審琦因為早死,卻是個例外,趙宋對王家是真的還行。
因此,聽到王稟說,王家留有這樣的祖訓也正常。
王稟頓了一下,抬眼看著王行之,沉聲問道“大人是否還記得,屬下在汴梁問詢大人【是否欲行王莽之事】。”
“我雖有些逾越之舉,但自問無任何不軌之心。”
知道了原因,王行之就知道王稟會說這件事,抬眸直視著王稟,沒有任何畏懼。
“這我自是知曉。”
王稟似乎不敢去看王行之的眼睛,避開後,輕輕頷首說道,
“或許,正因為如此,大人是出現在這裡,而不是去往汴梁。”
“那我是不是還得謝謝你,不抓之恩。”王行之抬眸看著王稟,麵上滿是嘲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