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的煙霧像霧靄一般環繞在ss18“撒旦”火箭周圍,經久不散。
那是因為溫度低於零下180度的液氧和液氫在注入火箭內部時,導致周圍的空氣急劇降溫而形成的。
正在進行燃料加注工作的“貝加爾”團隊的技術人員和雅茨克基地的維護人員神情專注,不敢有絲毫懈怠。
在火箭發射過程中,最容易引發重大事故的就是燃料泄漏導致的火災,而液體燃料加注時發生的事故,其後果往往不堪設想。
一旦操作失誤,整個雅茨克基地的地下設施都可能在瞬間化為烏有。發射控製中心裡的鮑德溫正目不轉睛地盯著監控屏幕,密切關注著燃料加注的過程。
“真是讓人緊張啊。”
“‘貝加爾’團隊的科學家們已經進行過很多次這樣的操作了,我相信他們的實力。”
我回應著宋載東的話。
在鮑德溫看來,“貝加爾”團隊的科學家都是頂尖人才。眾所周知,在航空航天領域,俄羅斯和美國的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一直是世界上最強的兩極。
雖然近年來,中國政府也在大力發展航空航天事業,但想要趕超美國和俄羅斯,還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以我的眼光來看,人類目前的航空航天技術還相當原始。不過,人類居然能利用火箭技術突破地球引力,這一點確實令人印象深刻。】
“在你看來,人類的技術或許還很原始,但我們現在也隻能依靠這種方式,才能把你設計的那顆人造衛星送上天啊。”
我在心裡回應著人工智能“哈斯”的話。
我相信,用不了多久,我就能利用“哈斯”提供的先進技術,打造出一個全新的航空航天產業。但現在還不是時候。
與研製超級電池和高轉換效率的太陽能電池板不同,發展航空航天技術和產業需要更強大的科技實力和工業基礎,需要攻克更多的技術難題。
這是一個更加複雜、更加龐大的係統工程。
所以,我才在綠山基地秘密建造了航空航天研究中心,並讓鮑德溫和他的團隊與俄羅斯的科學家們合作,為將來的計劃做準備。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燃料加注工作終於進入了尾聲。
“地下燃料加注庫工作完畢!”
隨著工作人員的彙報聲響起,鮑德溫等人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我也在心裡暗暗鬆了一口氣。第一步成功了,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監控畫麵顯示,連接在ss18“撒旦”火箭上的加注管道開始逐一脫離。
“目標追蹤雷達啟動!”
“導彈發射井開始供電!”
發射控製中心裡的技術人員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各項操作,他們的動作嫻熟,配合默契,沒有出現任何紕漏。
這些工作人員在雅茨克基地還是核導彈基地的時候,就經常進行模擬發射訓練。
現在,是他們展現訓練成果的時候了。
“ss18‘撒旦’火箭即將發射,請所有地下設施內的人員立即撤離至d3區域。重複一遍,所有地下設施內的人員……”
發射控製中心裡,指揮員的聲音通過廣播傳遍了整個基地。
ss18“撒旦”火箭是世界上體積最大、重量最大的導彈,其發射時產生的衝擊波和高溫火焰足以摧毀周圍的一切。
為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人員傷亡,我們必須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所有人員撤離完畢後,ss18“撒旦”火箭的發射井開始緩緩打開。
發射井的井蓋由厚厚的特種合金製成,即使是地毯式轟炸也無法將其摧毀。
雅茨克基地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了遭到敵人攻擊的情況,即使基地被摧毀,也依然能夠發射核導彈進行報複。
轟隆隆的巨響聲從地下傳來,就連發射控製中心都能感覺到輕微的震動。
“終於要開始了。”
弗裡曼和金泰春不約而同地咽了口唾沫。
他們二人都是見過大世麵的人,但在這一刻,也不禁感到緊張起來。發射控製中心的大屏幕上,另一個監控攝像頭的畫麵亮了起來。
這是一個距離發射控製中心大約200米的地方,地麵上沒有任何建築物。但此時,地麵上的一塊區域正在緩緩打開。
厚重的金屬井蓋緩緩升起,露出了一個巨大的發射口,場麵十分壯觀。
在發射口的最下方,一枚重達數百噸的ss18“撒旦”火箭正靜靜地等待著發射的命令。
“發射倒計時開始!火箭發射係統供電正常!”
“倒計時開始!10、9、8……”
發射控製中心裡的氣氛頓時緊張起來。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不轉睛地盯著大屏幕上的倒計時數字。就連曾經多次目睹過雅茨克基地發射衛星的尤利婭·伊萬諾夫,此時也收起了往日的從容,神情嚴肅地看著大屏幕。
當最後一個數字“0”出現的瞬間,一股強大的氣浪席卷了整個基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