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主公既有吞吐天下之誌,便不能因循守舊。”
“今雖世家勢大,然主公若能把握時機,恩威並施,徐徐圖之,未必不能成就大業。”
“且主公可言明,此策隻是戰亂時期的權宜之策,待天下大定後,再根據時勢重新製定新的選才製度即可。”
鮑信這話,算是說到曹操的心坎上了。
他剛才也一直在琢磨,要不要把科舉製提前弄出來。
但現在看荀彧等人的反應,還是算了吧。
倒不是說曹操就此畏懼士族的反抗,而是飯要一口一口吃才行。
要知道,凡是過於激進的人傑,最後都沒什麼好下場。
前朝的王莽,就是因為新政步子太大,導致被人砍了腦袋,頭骨被製作成酒具。
後來的楊廣就更慘了,被人逼得於朝堂之上自縊而死。
這都是血淋淋的教訓啊。
目前的曹操,還不認為自己有抗衡天下世家大族的實力。
但如果等天下平定,四海歸一了。
看曹操不把那些所謂的世家大族,來一次黃巢似的大清洗。
在曹操心中權衡利弊的時候,堂下眾人皆低頭沉思,試圖快速弄清楚其中道道。
荀彧總覺得哪裡不對勁,但一時半會又想不出個所以然。
此時,程昱再次開口道:“主公,允誠與奉孝所言,皆是為了主公大業著想。”
“隻是推行新策,需有詳細規劃與籌備。”
“不僅要考慮考核內容與標準,還需安排專人負責組織實施,確保公正無偏。”
“同時,對於可能出現的反對之聲,亦需提前想好應對之策。”
“昱不才,願作為其中一員,為主公赴湯蹈火,衝鋒在前,直麵所有反對之人。”
郭嘉也連忙拱手道:“主公,嘉不才,也願為此事的考核之法,為主公分憂。”
“屬下亦願為主公分憂。”
“屬下……
一時間,賈詡、鮑信、棗袛等人齊齊拱手請命。
荀彧依然在皺眉沉思,沒有說話。
而陳群、楊修等人,見今日之事已是大勢所趨,便也急忙站出來紛紛請命。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