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公!真正可笑的是袁術逆賊!”
文臣之首荀彧,率先拱手發言,冷聲道:“當年高祖斬白蛇舉義旗,推翻暴秦,救萬民於水火,才有了大漢四百餘年的光輝傳承。”
“而袁術不過私藏傳國玉璽,便妄圖竊取漢室神器,實乃不自量力的跳梁小醜。”
荀彧麵色凝重,言辭懇切,繼續道:“主公,袁術稱帝,不僅是對漢室威嚴的公然挑釁,更是對您權威的冒犯。”
“如果主公對袁術稱帝視而不見,難保天下諸侯會紛紛效仿袁術自立。”
“到時候,主公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優勢,也就不複存在了。”
說到此處,荀彧語氣堅定,不遺餘力分析道:“屬下以為,當下,無疑是主公為漢室正名、討伐袁術逆賊的絕佳時機。”
“主公應即刻上表天子,發布討賊詔令,邀天下諸侯共討袁術。”
“如此一來,不僅能彰顯主公對漢室的忠誠,更能試探各路諸侯對漢室、對主公的擁護態度。”
“凡奉詔者,往後便是友非敵。”
“反之,則是敵非友。”
荀彧,這位始終心向大漢的肱股之臣。
他十分擔心曹操為了保存實力,在討伐袁術一事上有所保留。
他深知,若此次不能徹底挫敗袁術的稱帝之舉。
一旦各路諸侯紛紛效仿,那漢室江山便再無光複的可能。
“嗯!”
曹操微微頷首,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意,饒有興致地問道:“那依你之見,各路諸侯會奉詔,還是抗命不遵呢?”
見曹操已然心動,荀彧神色一振。
他稍一沉吟,繼續積極進諫道:“主公勿憂,依屬下揣測,天下各路諸侯表麵上絕對都會奉詔。”
“畢竟,忤逆天子、違背大義,乃眾矢之的。”
“然而,真正願意出兵討伐的,恐怕隻有劉備、劉表等漢室宗親。”
“他們向來以興複漢室為己任,定會響應號召。”
“至於其他諸侯,一旦主公在與袁術的大戰中占據上風。”
“那些企圖趁火打劫、分一杯羹的人,定會如過江之鯽,紛至遝來。”
荀彧雖一心勸曹操起兵,但分析局勢時,依舊條理清晰、客觀理性,毫無偏頗。
“嗯,有道理。”
曹操微笑點頭,對荀彧分析的表示認可。
旋即,他臉上的笑意淡去,神色凝重起來,沉聲道:“袁術篡逆稱帝,這討伐是勢在必行。”
“但這賊子坐擁豫、揚二州,麾下擁兵四十餘萬,兵力幾乎是咱們的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