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那雲霧繚繞、仿若人間仙境的山巔,坐落著威名遠揚的峨眉派。此地清幽靜謐,古木參天,飛瀑流泉間隱匿著一處處練武場與靜修之所,這是塵世之外的武學淨土。
楊曉蘭,身著粉色勁裝,紮著利落的雙髻,雙眸澄澈卻透著堅毅,小小年紀已顯颯爽英姿。自兩歲起,她便跟著兩位哥哥習武、她雖然隻有八歲,功底已是不凡。相較之下,七歲的趙靖軒則一襲錦袍,麵容稚嫩,透著好奇與懵懂,此前未涉武學,猶如一張未曾著墨的白紙,純粹而質樸。
素靜師太抬眸,目光在兩個孩子身上一掃,心中已有思量,輕啟雙唇:“老身既承二位托付,定當悉心教導,望小友莫負這峨眉機緣。”說罷,示意二人隨她步入演武場。
場中,楊曉蘭站定,身姿挺拔,靜候指令。師太取出一柄木劍,拋至她手中,道:“且使你往日所學,讓老身瞧瞧。”楊曉蘭接劍,眼神瞬間銳利,手腕一抖,劍隨身動,一套楊家劍法她舞得行雲流水般流暢。隻見她劍招淩厲,腳步挪移靈活,進退有據,木劍劃破空氣,發出“簌簌”聲響,劍劍生風,頗有威力,衣袂翩躚,恰似靈動雀鳥,儘顯紮實根基。
素靜師太麵露讚許之色,微微點頭:“此女根基紮實,悟性頗高,實乃學武奇才。”
楊曉蘭趕快拱手行禮,:“謝謝師太誇獎。”
素靜看著楊曉蘭,開口說:“蘭兒,師傅今天便將峨眉派的震派絕學——玉女劍法,傳授於你。此劍法靈動飄逸,剛柔並濟,乃我峨眉絕學之一,你要用心領悟,不可懈怠。”
楊曉蘭開心甜甜笑著,說“師太弟子定當刻苦修習,不負師太厚望。”
素靜師太拿出一把木劍,示範起來,身姿輕盈若仙,劍招綿密如雨,剛柔並濟間藏著千般變化。師太邊示範邊講解:“此劍法重意不重力,需以柔為引,化剛於無形,劍出隨心,洞察敵手破綻。如飛燕點水,不可有絲毫笨重之感。”素靜師太邊說邊拆解招式,楊曉蘭目不轉睛,銘記於心,依樣施展,已能將劍意融入劍招,一招一式漸有神韻,引得旁觀的師姐們都嘖嘖稱奇。
另一邊,趙靖軒望著練武場中的種種,眼中滿是躍躍欲試。素靜師太轉身,取來一根齊眉棍,笑道:“小殿下,你尚無功底,便從這棍法入門,根基打牢,往後武學之路方能順遂。”說著,示範起基礎棍法,棍掃如狂風卷葉,棍點似蜻蜓點水,簡潔明快又暗藏勁道。趙靖軒雙手緊握木棍,模仿師太動作,雖身形稚嫩、力度欠佳,卻學得認真,額頭沁出細密汗珠亦不自知。
馬春喜立於一旁,目不轉睛看著兒子,見他努力模樣,心中既疼惜又欣慰。日子漸長,她陪伴趙靖軒日日習武,耳濡目染下,對這棍法也領悟頗多。起初隻是偶爾比劃兩下幫兒子糾正,後來竟能完整使出一套棍術,招式間雖缺了幾分勁道,可架勢十足。素靜師太見狀,亦讚其用心:“娘娘頗具慧根,若早年習武,定也是一方巾幗。”
時光悠悠,在峨眉派的日子如白駒過隙。楊曉蘭於玉女劍法上造詣日深,劍隨心至,可在梅花樁上舞劍如飛,劍影綽綽,花瓣紛飛間儘顯淩厲與優雅,同門師姐師妹皆驚歎不已,常圍聚討教。趙靖軒也在棍法上漸入佳境,身形靈活,棍出虎虎生風,昔日柔弱皇子如今多了幾分英武之氣。
每至日暮,餘暉灑下,演武場中總有他們母子三人身影,或切磋琢磨,或聆聽師太教誨。楊曉蘭與趙靖軒年歲雖小,卻因這峨眉學藝結下深厚情誼,於一招一式間共赴武學之約,成長之路在這青山翠影裡鋪就,熠熠生輝,似也預兆著未來不凡篇章。而素靜師太望著徒兒們成長,心中滿是期許,知曉峨眉傳承於他們手中,定能綻放彆樣華彩。
晚上,馬春喜和楊曉蘭在峰下教趙靖軒讀書,因為楊曉蘭還有上一世的記憶四詩五經依然精通,完全可以當趙靖軒的老師。
喜歡傾世皇妃回來了請大家收藏:傾世皇妃回來了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