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大典結束,劉禪順理成章地成為蜀漢第二任皇帝,不過劉禪在登基大典上的表現讓李嚴和趙雲對他沒了任何期待。
不知情的人以為劉禪孝悌,但趙雲和李嚴知道,這貨痛哭是真,可多半是因為被逼當皇帝,而且他幾度哭暈也是耍賴,要不是趙雲攙扶時用了點“巧勁”,這貨就準備一直躺在地上裝死。
將哭哭啼啼的劉禪送回寢宮後,李嚴和趙雲開起了小會。
李嚴愁眉緊鎖,對趙雲道:“大將軍,現在我蜀漢兵微將寡,如何抵擋渝國的反攻?”
趙雲一直也在思考這個問題,連劉禪這樣扶不起的阿鬥都看出蜀漢已經不堪一擊,要守住成都實在太難。
渝國有釣魚城這樣的堅城可守,是因為渝國位於四川盆地的東部丘陵,有這個地理條件。
可成都位於成都平原,一馬平川,基本無險可守,渝國的大軍可從任意方向進攻成都。
成都城城池不高,就算號召蜀地各處募兵勤王,哪怕再召來三萬兵馬,想依城而守也無異於坐以待斃。
趙雲盯著桌上攤開的地圖,一籌莫展。
“要不我們求和?”見趙雲一言不發,李嚴試探著問。
“求和?”趙雲瞟了李嚴一眼,“拿什麼求和,我們又能給出什麼讓渝國心動的條件?”
李嚴咬咬牙:“我們蜀漢向渝國稱臣,割地賠款。”
嗬嗬,趙雲嗤笑一聲:“剛稱帝就稱臣嗎,讓蜀漢二世而亡?”
李嚴漲紅了臉,爭辯道:“這有什麼,事急從權嘛,改個名號就能讓我蜀漢喘口氣,有何不可?當初渝國皇甫衝的求和條件不也有稱臣的條款嘛,緩兵之計而已。”
“那割地呢?割哪兒?把成都割給渝國嗎?”趙雲又問。
李嚴趕緊搖頭:“怎麼可能割成都,這是我蜀漢的都城,割成都給渝國不就直接投降了嘛,割這裡。”
說完李嚴伸出手指點了點地圖上的一塊地方。
“漢中?”趙雲皺眉。
“是的,漢中!”李嚴突然興奮起來,仿佛想到了一條妙計:
“漢中位於巴蜀和秦國的中間,是溝通兩者的必經之地。我們把漢中割給渝國,讓渝國成為前線,代替我們防守秦國,這樣渝國和秦國鷸蚌相爭,我蜀漢在後麵得漁翁之利,豈不妙哉?”
“唔···”趙雲陷入沉思。
李嚴見趙雲心有所動,問道:“如何?我這計策可還行?”
天真,不知所謂,虧你想得出來!
趙雲其實很想給李嚴潑一盆冷水,但顧忌到蜀漢正是艱難之時,將相和才能同舟共濟,於是耐心解釋道:
“恐怕不行,漢中地勢險要,是一個小盆地,易守難攻,是我蜀漢的北麵門戶,把漢中割給渝國,比割讓成都更慘。
因為從此蜀漢再無險可守,成都被渝國南北夾擊,渝國皇帝打個噴嚏蜀漢就要抖一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