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得知魏哲真的準備對三韓下手時,公孫昭十分興奮。
然而魏哲的下一句話卻讓他瞬間冷靜下來,甚至有些瑟瑟發抖。
“高句麗不得不防,此戰須得有人留守!”
即便沒有年初的浿水之戰,魏哲也不會對背後的高句麗視若無睹。
畢竟樂浪郡周邊唯一也是最大的威脅,就隻有浿水西岸的高句麗人。
如今雙方剛大戰一場,魏哲就更不會忘記他們了。
“浿水一線,必須有人防備!”
帥帳之中,隻見魏哲如是道。
然而正當公孫昭以為自己這個後來者要被趕下車時,魏哲卻忽然看向一旁的元駿道:“子良,此事便交給你了!”
公孫昭聞言這才暗暗鬆了一口氣。
不過轉念一想也對,作為樂浪郡的將兵長史,元駿確實要比他合適。
彆的不說,光是這份將後方相托的信任他就比不上。
元駿亦是知道自家肩上的責任有多麼重大,於是當即鄭重一禮道:“君侯放心,隻要卑職還有一口氣在,必不讓高句麗人跨過浿水!”
看著他那堅定的眼神,魏哲沒有再說什麼,隻是輕輕點了點頭。
因為元駿比任何人都清楚,這一戰意味著什麼。
當然,魏哲還不至於真讓元駿豁出命去拚,他舍得魏哲還不舍得呢。
“我給你留十五個營的屯兵,若事有不諧,可再從帶方征調。”
話說樂浪郡如今能動用的戰力其實並不算太多。
除了四千郡兵之外,也就隻有那二十營軍屯裡的農兵了。
雖然他們隻是閒時操練,忙時種田,但經過小三年的操練已然小有基礎。
相比之下,年初由三十鎮民屯轉為軍屯的那十五個營就要差多了。
基本與農夫無異,連基本的金鼓號令都聽不懂,更彆說陣而後戰了。
徒有血勇之氣,全無章法,烏合之眾說的就是他們了。
讓他們上戰場既是殘忍也是浪費,魏哲可不舍得就這麼報銷了。
然而元駿聞言卻不禁眉頭微皺的擔憂道:“君侯,隻帶五千屯兵是不是有點太少了?還是多帶點吧,卑職用不了這麼多人!”
“哈哈哈~不必,四千郡兵,五千屯兵,剛剛好!”
說罷隻見魏哲轉頭看向國淵吩咐道:“子尼,令軍屯諸營遴選精銳,四選其一,儘快將善戰者報上來!”
“喏!”
國淵聞言當即躬身領命。
經過這些時日的熟悉,國淵發現自己竟然還是小看了魏哲的屯田新法。
就說樂浪郡的這些屯兵吧,若是放在黃巾之亂前都不比中原州郡的郡兵弱了。
眼下再從兩萬人中選五千精銳,那這戰力絕對不比脫產操練的郡兵差。
見魏哲這麼一說,公孫昭與元駿等人一想也確實是這個道理,
精銳出征,次者留在本土守禦,正合用兵之道。
彆的不說,有這十五營屯兵在,縱然高句麗舉全國之兵來襲元駿也有信心擋上一個月,給魏哲爭取回師的時間。
而在交代完樂浪郡這邊的事情,回到太守府後魏哲便去信海東屬國。
要知道太史慈在海東屬國早就等的饑渴難耐了,整天不是打獵就是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