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少勝多的戰爭不在少數,有項羽的破釜沉舟,有曹操的官渡之戰火燒糧倉,也有劉備的火燒赤壁,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曆史。
然而,仔細想來,這些戰例似乎都無法直接套用在當前的局麵上。但以少勝多的關鍵在於出奇製勝,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如何出奇製勝?張鄴的腦海中不斷思索著。
一種是善用時機,天時地利人和,火燒赤壁正是借用了湖麵曹軍連船的地利,又有東風的時機,這才借了一把大火實現以少勝多。
一種是給自己人打底氣、下決心,項羽的破釜沉舟就是斷了自己一方的退路,唯有戰勝可活,江東子弟方能殊死而戰,攻必克,戰必勝。
第三種是讓敵方失去底氣,或者產生恐懼,官渡之戰火燒糧倉,曹操奇襲袁邵軍的糧倉,繼而讓袁軍沒了底氣,從而擊潰了袁軍主力。
三國演義裡諸葛亮的空城計正是讓對方產生恐懼,從而司馬懿退兵。
恐懼?對,正是恐懼。
張鄴思緒萬千變化下,終於靈光一閃,他興奮地說道:“或許我有一計,不知可行?”
南昭儀、左亮玉聽後,眼中都閃過一絲驚喜,都大為讚同。
隨後,後麵兩隊也來此集合。粗略算下,少了第一隊的人數,現在整個隊伍也才二百八十多人。
受三位將軍的命令,眾人開始砍伐草木製作火把,或者編製草人。
眾人忙碌之中,偶有人偷偷瞥向張鄴,眼中閃爍著懷疑與不解。
“這能行嗎?咱這幾百人,去挑釁好幾千人的隊伍?”
小兵陳六子一邊編製著草人,一邊忍不住小聲嘀咕道,他的聲音雖輕,卻如同石子投入平靜湖麵,泛起了漣漪。
眾人本來就是潰敗下來的散兵遊勇,好不容易九死一生,如今又要與莫軍作戰,而且還是以他們區區幾百人去碰人家莫軍四五千。
是個人都明白,跟送死沒什麼分彆。
但既然決定要去送死了,卻又因為副大隊長一句話。好家夥,大夥兒還得去編製草人。
說是一個時辰內必須完成,難道副大隊長會大變活人,將草人變成真人?
人群中少不了發牢騷的,陳六子就是其中一位。
隊長張安也停下了手中的斧頭,直起身來,目光深邃地看向張鄴:“張將軍,你這計劃聽起來很大膽,但實際操作起來風險極大。我們真的能利用這些火把和草人嚇退莫軍嗎?”
作為小隊長,張安是知道整個計劃的,雖然嘴上質疑,但內心裡卻無比希望一切順利。
畢竟,此戰避無可避,若此計劃可行,能保住不少兄弟們的性命。
張鄴其實也有些不確定,但既然話已至此,也要咬牙肯定地道:“我知道這個計劃很冒險,但有時候,戰爭就是這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