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話一出,李二暗暗點頭,這一番話說的很有見地。
而蘇澈還沒說完,他頓了頓,繼續道:“貞觀九年,吐穀渾剛跟交戰,這個小國幾乎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國力虛弱,內亂不斷。
順(吐穀渾可汗)既久質於隋,國人不附,未幾為臣下所殺。其子燕王諾曷缽嗣立。
諾曷缽既幼,大臣爭權,國中大亂。
吐蕃這是撿了咱們的便宜。
他們率羊同共擊吐穀渾,吐穀渾不能亢,走青海之陰,儘取其貲畜。
打垮吐穀渾後,吐蕃又乘勝折向東南,擊破了黨項及白蘭諸羌。
眼下他們率兵近二十萬,在鬆州蠢蠢欲動,這儼然是想試探咱們的底線。
若大唐同意賜婚,他們則會趁機抬高身價,和大唐結兄弟之好。
那就正式確定了吐蕃的身份,或許會有幾年的和平。
但同樣的,吐蕃在消化了這一次戰爭的成果,國力必將會有一次上漲。
那時候打起來,肯定不容易。
正所謂,驕兵易敗。
吐蕃此刻撿了軟柿子捏,已經盲目的認為自己天下無敵了。
但是他們還有一些理智。
所以賜婚隻是一個試探的借口。
因為最終結果並不會改變。
臣以為,要儘早做準備。
然大唐是王者之師,不可能主動率兵攻打吐蕃,不如靜觀其變,以不變應萬變!”
聽到這話,李靖都忍不住叫好啊。
朝堂之中,還是有很多人看不清楚局勢。
卻沒想到,被眼前這個十來歲的小年輕給說透了。
吐蕃什麼心思?
那就是想吞並天下。
跟他們沒有道理可講的,隻有手裡的兵器,才能說服他們。
隻不過,滿朝無人附和蘇澈。
李二掃了眾人一眼,“你們覺得蘇澈之言如何?”
“太激進了!”蘇勖出列道:“陛下,吐蕃既派遣使者過來求婚,那必然是抱著善意來的。
若是咱們在鬆州東軍,豈不是弄假成真?
吐蕃需要時間,難道咱們大唐就不需要時間了?
關中大旱,至今才稍稍緩過來。
貞觀三年,迎戰突厥,兵力十幾萬,波及,秦,隴,晉等地。
貞觀九年至貞觀十年春,對吐穀渾用兵,發兵十萬餘。
這兩次大戰,幾乎掏空了國庫。
正如你說的,吐蕃勒兵二十萬,那咱們起碼也需要十萬兵力方能應對。
這需要多少糧草輜重,你可明白?”
“臣附議!”緊跟著韋挺,杜楚客等人也紛紛附和。
彆以為李泰身邊就那幾個人,朝中有很多大臣其實都已經被李泰給收買了。
這死胖子才是真正的笑麵虎,表裡不一。
李承乾給杜荷使了個眼色,杜荷急忙出列,“陛下,臣以為蘇縣伯言之有理,隻有千日做賊,豈有千日防賊的道理?
明知吐蕃賊心不死,難道咱們還要刻意奉承?
咱們大唐什麼時候變得這麼唯唯諾諾了?”
“不錯,臣以為蘇縣伯說的對!”
緊跟著,趙節,十大羅漢都紛紛出列,就連房二愣子也站了出來,“臣附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