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更進一步建議:
“若是群雄聯袂而攻,袁術定會發書於主公立誓共同抗敵,暫棄私仇。若能在袁術身旁布下軍隊,則他必然不敢輕舉妄動。”
“你的意思是要把白虎軍調動到南陽北麵?”
張易理解了荀攸的打算。
“好提議,可以命令白虎軍帶領五千兵馬來此駐紮訓練。剩下的各部隊,每個部隊各自選派五千士兵,分彆由各自的主將指揮,彙合成一支隊伍,共赴抗董的使命!如此一來,也顯得公平合理!”荀攸微笑著提出了建議。
張易思考片刻,原打算留一位重要將領駐守南陽。
無論是嶽飛或是薛仁貴,二者擇一人留下,都能讓他更為安心。
不過細思極恐後,認為自己如果參與討伐董卓,荊州的劉表應該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來攻擊自己。
而東方的袁術、孫堅,如能促成聯盟,也不會願意讓自己留守更多兵馬對抗他們,因為他們樂於看見自己抽兵離開。
這樣看來,唯一要提防的就是董卓。
考慮到群豪齊聚,對付董卓的形勢,董卓可能會焚毀洛陽退入長安,從而不會威脅到南陽的安全。
明白這一點後,決定隻需留荀攸或是劉伯溫其中之一在南陽,就能確保這裡安然無恙。
張易說:“隻是派遣白虎軍半數兵力有些少,應再加上朱雀軍半數兵力,而玄武軍則監視劉表。”
張易雖然認為劉表不可能公開挑戰自己的威信,但出於謹慎還是要有所防範。
“主公開明!”荀攸恭敬地說。
“那麼就這樣辦吧,嶽飛你率領另一半背嵬軍跟隨我去等候青龍軍到達,剩下的背嵬軍返回南陽。出發!”張易笑著說,享受著被讚揚帶來的滿足感。
於是,他們在五千名背嵬軍護送下向南陽出發。
嶽飛騎在馬上麵沉如水,旁邊的徐晃則激動不已,不停地請教用兵策略。
對此,嶽飛不僅沒有表現出不滿,反而耐心地給予回答。
站在兩人前麵的張易常常能聽到徐晃的驚歎聲。
嶽飛對於軍事的理解之深,使得徐晃深感敬畏。
一旁,荀攸和荀彧也聽得明明白白,作為兵法家,他們能深刻體會到嶽飛話中的價值。
兩人頻頻回顧,對這位大約二十八歲的將軍表現出極大的興趣與讚賞!
“古今多少謀略之士,像當年的薑尚、先秦時期的白起,乃至漢代的韓信,都不過是如此水準而已啊!”荀攸讚歎道。
“文若你這話可是要把鵬舉捧得太高了!”張易笑著回應。
宛城距離南陽不遠,僅需一天即可抵達。很快,張易就看到了宛城的城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