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知道,許諾提供馬匹後,張易肯定會有額外的要求,所以他們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張易也並未過分索要。
兩人最終達成的協議如下:張易上奏天子,請求任命劉備為並州太守,以便清除並州內的異族(現在並州大部已落於匈奴手中)。
倘若劉備能順利擔任並州太守,那麼他必須每月給張易送去萬匹良馬,總共需運送三次!
換句話說,三萬匹馬,就是張易請求皇帝支持的交換條件!對於這筆交易,張易顯然是大獲其利。
當然,前提是劉備能按時交足這些馬匹。對此,劉備無奈地道:“總覺得你在嘲諷我……”
“戲誌才!”
等劉備離開後,張易的臉色變得極其難看。
劉伯溫輕搖羽扇道:“主公,這戲誌才,就是主公名單上的那個人嗎?”“正是,此人智謀非凡,可以媲美荀攸。”張易評價道。
若問:原屬曹操陣營的戲誌才加入劉備後會產生何種影響?回答則是:劉備勢必將迅速崛起!
今人多讚美劉備,畢竟是白手起家、自力更生。
經過一番交流後,張易深感劉備的卓越之處。當年的劉備僅以新野為基,通過巧妙周旋便能掌控荊州和益州。目前的情形雖較劉備在新野時稍顯複雜,但也並非不可克服。
即使戲誌才不及諸葛亮般超凡入聖,但應對當前的局勢而言,幫助劉備壯大勢力仍不會過於吃力。“主公不必擔憂,我去殺了那戲誌才!”典韋言辭間充滿殺氣,說完隨即扯過身邊的一片布匹遮住自己的麵龐。
“典將軍,即使你的臉被擋住了,你的身軀依舊十分引人注目!”劉伯溫見狀隻能苦笑。
典韋這一舉動豈非自我麻痹?他的身型極為健碩,甚至超過李嗣業,可謂世間罕見。即便蒙臉,依然容易辨認。“更何況,主公也未必會允許你這麼做!”劉伯溫笑道。
聽到這話,典韋直接將遮住臉部的布條拋到一旁。
張易微微頷首,同意道:“此事不適合典韋來處理。”
“歸根結底,回去之後應當訓練一些專業的人員進行這些活動,諸如錦衣衛之類的專業力量。”張易繼續道,“若有機會刺殺對方高層,我們當然要嘗試一番,哪怕成功率很低,但總要試試,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看來我要放過這戲誌才了!”典韋冷哼一聲,轉身走到帳篷外,靜靜地注視過往將士。“軍師,這劉備很明顯對並州虎視眈眈啊!”張易說道。
劉伯溫點頭讚同,思考片刻後補充道:“劉備有成為明君的潛質,得到戲誌才這樣傑出人才的支持後,加之關羽、張飛這兩位武將輔佐,宛如猛虎出林。同時,作為漢室宗親的身份更加助力他的事業發展。”
“目前並州內沒有人能夠製衡劉備,尤其若得公孫瓚助力,則劉備統一並州幾乎是早晚之事。”
“那您認為劉備將來是否可能成為北方之主?”張易追問。
劉伯溫搖搖頭:“雖然公孫瓚麾下將士與異族殊死較量,其軍隊戰鬥實力堪稱頂尖,因此具備北方之主的潛力。”
“而袁紹憑借自己家族顯赫的名聲吸引了眾多英才,相比而言公孫瓚在人才方麵將處於劣勢。”
“隨時間推移,公孫瓚軍隊的戰鬥力優勢會逐步削弱。缺乏高素質的幕僚輔助,公孫瓚難免將遭失敗。”
“可以預見,袁紹將成為北方新的領導者!”
“至於劉備,我覺得他在並州立足將會麵臨重重困難。”
“一是外族侵擾,二是人口稀疏,三是土地貧瘠。”
“基於以上情況,並州能征善戰者並不多,劉備很難與袁紹或公孫瓚中的任何一位抗衡!”
劉伯溫語氣堅決地說。
守住都已不易,更不用說主動出擊了。
“如果真像軍師說的,劉備選擇並州豈不是走向絕路?”他接著說,“劉備選並州的話,也隻能成為公孫瓚的手下。”
曆史上,公孫瓚是北方的一方霸主,當然,他控製著並州,不過,即便如此,擁有多個領地的他最終也難逃被袁紹擊敗的命運。
即使如今劉備帶領著並州軍,但這點兵力對整個戰局幾乎沒有任何影響。更不必說,劉備一定會忠於公孫瓚?……
在“主公,劉備不一定就會步入絕境!”劉伯溫卻語帶哲理地說道。
“什麼?大哥未來若奪得並州,終須再失而離開?”在劉備的軍帳中,張飛粗聲質疑道。
而在對麵,一位士人神色平靜,穩坐著。
“難道不是嗎?主公能否戰勝公孫瓚的強大騎兵,抑或抵抗袁家的威勢袁紹袁本初?”那位文士淡淡一笑,語氣平和。他對劉關張兄弟的性格有深刻的認識,因此並不會因張飛的直言而慍怒。
“我不願意對抗公孫瓚,但是如果真的對上袁本初,我真的抵擋不住他?”劉備略顯沮喪,他轉而問到。
他兩位弟弟均武藝高強,何懼袁紹?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