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親近的人早已被張易斬草除根,這在貶職官員們心中都很清楚,無人再對張易存有任何報複之心或僥幸心理。
畢竟做事情總是會被看在眼裡!
張易等李元芳離去後,轉頭看向南陽的大臣:“求賢令發布已久,負責選拔人才的官員不得濫用職權,徇私舞弊,如若我發現此類行徑,勿怪我無情!”
他說這話時聲音冰冷嚴肅。
眾人聽了皆紛紛表示讚同。
宛城建立了求賢館,任何有一技之長的人都可前往報名參加考核,官員會輪流出任考官。
這就是南陽當前的狀況,張易意欲通過嚴格的製度確保選拔公平公正。
“主公,剛剛接到潁川的消息,很多年輕士族子弟對您敬仰有加,希望投奔到您的麾下,可惜都被他們的家長阻止了,轉而送到了袁紹或袁術的身邊。”
荀彧沉思後決定把這事告訴張易。
“他們愛去就去吧!”
張易心裡明白荀彧的意圖——世家大族的選擇他不會多管。
人人都想高升,寒門子弟即便憎恨士族,一旦他們身處高位時也未必會好到哪去;不少寒門心中依然懷揣成為世家的夢想。
所以,張易要做的是打消這種念頭。
“來了我歡迎,不願意來的我也不強求;追隨我的人,我必定護佑其家族世代昌盛。”
張易說道,此話同樣是對著荀彧等人心照不宣地表明態度。
當前局勢下,袁紹在北雖覬覦整個冀州,但也麵臨著公孫瓚的重大威脅;而袁術雖近在咫尺但顯然不是個能與張易匹敵的角色。
再看張易雖現在隻擁有一郡之地,麾下卻都是精英之將。
將來的主要對手僅剩劉表而已,相較於公孫瓚來說劉表根本算不上什麼真正的挑戰。
所以相對來說張易成功幾率更大。
荀彧等人自然清楚這一點,隻需全力輔佐未來必然少不了富貴榮華。
張易進一步說:“如果有誰認為我施行政策損害其家族利益、難以接受可以直說,脫了官服回家便可;隻要不影響南陽的安全或觸及法律,我也不會為難。”
南陽群臣異口同聲應道:“卑職不敢!”
接著張易繼續冷言相向,“和那個董卓掠奪財產、強征民脂相比我已經算是仁慈得多了,我對諸位已算仁至義儘了。
若再有人非要作死那就不怪我不客氣了!”
說完拿出一份卷宗指出幾個雖不在官但暗中結交諸侯的家族名字宣布,“全部處置!”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